化疗病人的血管应用与护理

时间:2022-07-10 05:41:24

化疗病人的血管应用与护理

【关键字】化疗药物 化疗病人 护理体会 血管弹性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静脉途径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现将我院2000年5月~2003年4月化疗病人的血管应用与护理体会做以下总结。

1 合理应用静脉

化疗病人有计划的应用静脉至关重要,应从初次化疗时就重视。静脉选择应由小到大,由远而近,左右交替。对长期化疗的病人,尤其营养状况不佳、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等情况的病人,静脉穿刺有一定的难度。护理此类病人时,对于非化疗期的营养支持等药物,可选择指背、手背静脉输入,保留双上肢比较粗大的静脉供化疗期间使用。注射化疗药物时,应选择管腔比较大、弹性良好、皮下组织丰厚的血管,以双上肢为最佳选择。避免在同一条血管上连日输用化疗药物,应每日更换穿刺血管。对于预计外周浅静脉不能完成化疗时,应考虑深静脉置管,减少对外周静脉的损伤,防止药物渗漏。我们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于双前臂静脉实施化疗,经观察保留48~96小时,静脉炎的发生率达30%以上。故我们认为此项技术在外周静脉实施化疗时应慎重考虑,最好行深静脉置管。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人应选用双下肢静脉,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避免在患肢输液。对已出现静脉炎反应的血管,避免使用。

2 做好化疗过程中的护理

2.1 整体护理实行专人定期管理病人,这样,护士熟悉病人情况,能更好的有计划的应用静脉。做好化疗前的健康教育,告诉病人化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教会病人化疗中的配合方法。输用化疗药物时,输液肢体避免活动,防止针头刺入血管致化疗药物渗漏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输液局部感觉疼痛、肿胀等不适时及早反映。告诉病人局部热敷、冷敷的作用和方法。液体输完拔针时,教会病人有效的压迫方法,并延长压迫时间3~5分钟,防止因凝血功能下降而形成瘀斑。

2.2遵守化疗药物注射的注意事项先用0.9%盐水或5%葡萄糖做穿刺,确保无渗漏时,再加入或注射化疗药物。静脉冲入化疗药物时,由于药物浓度大,刺激性强,应边推边抽回血,并观察局部血管反应,防止药物渗漏。化疗药物注射完后,常规用0.9%盐水快速冲入3~5分钟,减少局部静脉中残留的化疗药物,减轻对局部静脉的刺激。

2.3输液过程密切观察观察局部血管反应,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感,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若沿静脉出现一条红线,应减慢输液速度,局部热敷。每日对输液静脉局部常规热敷2次,1次20~30分钟。已出现静脉炎反应的,应用50%硫酸镁局部热敷每日2次,或进行理疗。但是,若化疗药物渗漏,局部使用相应的解毒剂5~10 ml或0.5%普鲁卡因做封闭,然后冰敷24小时。

3 掌握熟练的注射技术和丰富的药理知识

护士应加强基本功训练,学习表浅静脉解剖分布,对于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时分析,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成功率。掌握化疗药物的作用原理,副反应及应用方法等,根据药物浓度、滴速及有效血液浓度要求及时、准确、安全给药。

4 讨论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静脉途径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病人常需接受反复多次静脉注射。由于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反复多次因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高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坏死[1-2],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带来困难,使肿瘤化疗不能顺利进行。

实施整体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机械性刺激。系统的化疗前教育,能够促进病人密切配合。合理选择血管,有计划的应用,能够相对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的刺激时间,有利于血管的恢复,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指背第三级静脉弓的静脉,较粗大、行径较直,外径可达1.5 mm,侧支循环好,且指背静脉比较表浅,深度易掌握[3-4],故可以作为化疗前期或后期的营养支持药物的注射部位。提高护士静脉注射技术水平,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局部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代谢与恢复,是经济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再配以药物敷用,效果会更好。在实施化疗中,综合应用上述各项措施,能够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 曹亚红,魏娟,等.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9.

[2] 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

[3] 朱志红,杨丽,等.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45.

[4]于静姝.长期静脉输液者指间静脉应用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7):11.

上一篇: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转染伯氏疟原虫模型... 下一篇:卧床牵引加静脉用药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