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观察

时间:2022-07-10 12:55:12

【前言】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观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 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经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置6F引导管。在路径图下,使用微导管及微导丝系统将微导管经动脉瘤近端的裁瘤动脉置入动脉瘤腔内1/3~1/2处。按动脉瘤大小、形状选择合适的弹簧圈进行栓塞,栓塞过程中反复行DSA以了解栓塞程度。对有明显蛛网膜下腔积...

【摘要】 目的 总结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寒治疗颅内动脉瘤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均成功介入栓塞。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1例异位栓塞及并发症出现,无死亡。随访3~20个月,未出现蛛网膜下隙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创伤微小。随着介入材料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会更广泛,有望成为今后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导致脑血管局限性瘤样突起,临床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及出血后血管痉挛发生的脑梗死,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我科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6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9~73岁,平均54.4岁。临床表现为头痛14例,呕吐9例,反复眼眶疼痛4例,短暂意识障碍4例。CT检查示珠网膜下隙出血23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10耐,后交通动脉9例,颈内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例。动脉瘤体直径在0.4~1.5 cm者13例,1.5~2.5 m者10例,>2.5 cm者3例。动脉瘤按Hunt-Hess临床分级:I级3例,Ⅱ级16例,Ⅲ级6例,Ⅳ1例,V级0例。

1.2 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经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置6F引导管。在路径图下,使用微导管及微导丝系统将微导管经动脉瘤近端的裁瘤动脉置入动脉瘤腔内1/3~1/2处。按动脉瘤大小、形状选择合适的弹簧圈进行栓塞,栓塞过程中反复行DSA以了解栓塞程度。对有明显蛛网膜下腔积血或脑室积血者给予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或侧脑室外引流。术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低分子肝素、盐酸噻氯匹定、肠溶阿斯匹林等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临床和造影随访。

2 结果

本组26例均成功栓塞,1例术中出现较严重颈内动脉痉挛经调整导管的深度和方向并注入罂粟碱60~90 mg后缓解,未影响后续操作。所有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1例异位栓塞及并发症出现,无死亡。随访3~20个月,未出现蛛网膜下隙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病例。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头痛剧烈,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神经功能障碍。其破裂的自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65%以上[2],早期病死率达36%~45%,近50%幸存者存在不可逆性脑损伤[1]。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血肿、血肿破入脑室、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动脉瘤或诊断为其他占位性病变[3],动脉瘤出血轻者导致SAH,重者破裂大出血,出现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等。其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DSA、MRA和3D-CTA等。本组均使用DSA检出,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占88.46%(23/26)。颅内血肿部位和动脉瘤位置有关,前交通动脉瘤多见于额叶直回,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多在额叶眶面或颞叶内侧面,大脑中动脉瘤多位于颞叶上、中回。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分为载瘤动脉闭塞和选择性动脉瘤栓塞两类[4]。选择性动脉瘤栓塞采用可控性弹簧圈致密填入动脉瘤内,而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改进,包括球囊辅助弹簧圈、支架辅助弹簧圈的运用,对宽颈动脉瘤也可采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扩大了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成功的关键是准确了解动脉瘤的瘤颈、大小,微导管塑形,微弹簧圈大小的选择。本组26例均成功栓塞。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或栓塞等。血管痉挛的发生与个体差异、导管顺应性差、导管导丝或对比剂对血管壁的刺激、血管纡曲、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壁的高反应性等多因素相关[5]。轻微短暂的血管痉挛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无需特殊处理。严重持续痉挛应调整导管的深度和方向,解除其对血管壁的压迫刺激,并经导管缓慢推注罂粟碱,必要时拔出导管停止手术,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组1例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经调整导管的深度和方向并注入罂粟碱60~90 mg后缓解,未影响后续操作。综上所述,经血管内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创伤微小。随着介入材料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会更广泛,有望成为今后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吕明,吴中学.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进展.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9):963.

[2] Nishikawa bined treatment of ruptured aneurysm accompanied b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neuroendoscopy and coiling:case report.Minim Invasive Neurosurg,2008,51(6):354.

[3] 王成名.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l例报告.微创医学,2009,4(4):379.

[4] 蒋定尧.积极稳妥地开展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422.

[5] 夏吉勇.水解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北京医学,2008,30(2):71.

上一篇:38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对比分析 下一篇:钼靶和CT诊断乳腺肿瘤的影像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