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设计重点课程《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讨

时间:2022-07-10 08:34:25

论艺术设计重点课程《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讨

摘要: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色彩构成》中原有的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对《色彩构成》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必然的选择。《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改革要顺应时展,倡导网络教学,为学生和自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互动科学的开放式教学空间,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色彩构成 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30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它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这些课程的发祥地在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据说,《色彩构成》作为理论研究教育的开始是由著名的艺术理论家琼斯・伊登首次提出的。伊登在1961年出版了有关色彩学的著名书籍《色彩的艺术》,对后世的色彩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国内,最早把包豪斯学院的三大构成理论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是广州美院。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艺术设计专业刚刚在国内兴起,相关理论匮乏,在无经验的状态之下,理论教学基本是照搬国外,通过实践发现三大构成较适用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因此这些课程至今仍旧沿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艺术院校也提出对三大构成理论进行改革,特别是在《色彩构成》上,比如课程名称、形式与教学内容上都有着诸多的尝试,这些个性化的举措掀起艺术院校课程改革发展的思潮,艺术设计人才非同质化的教学培养方向成为主流趋势。

在《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原有的内容在时代背景之下已不适宜,我们有必要对旧有的理论进行革新,并增添新的内容。因此通过考察调研各大艺术院校对该课程的改革结论,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的课程内容的改革建议:

1 保留经典

对于原《色彩构成》中的经典理论内容予以保留,比如物理科学家的物理实验结果、心理学家的探索试验结论、色彩理论学家的论断等等。这些经典内容至今仍然是世界公认的色彩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目前有关色彩学的研究也都是从这些理论开始研发的,因此,这些结论与成果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保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科学家们的试验,也应自我实验,进一步验证其结果。

2 新添理论

在原有的《色彩构成》教学中加入目前市场上推广的新型色彩学理论,比如时下流行的四季色彩法则,这种理论是由1998年于西蔓从日本引入中国。这种理论不是单纯的对色彩个体进行研究,而是着重于对多种色彩互相搭配来满足日常商业需求,其特点在于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目的性明显。这种新理论的添加不仅丰富了《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做到了与时俱进。四季色彩法则理论偏重于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培养的色彩专家们促成了一种职业,即色彩咨询师,这也是市场需求催生的结果。由此看来,《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增添新理论,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新知识与新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带来新的就业方向。

3 重视实践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重视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比如引入计算机教学内容。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当中,手绘占主导地位,但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则是把计算机技能娴熟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所以,当下手绘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同等重要。《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当中应加入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另外,计算机色彩系统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有关知识,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的引入还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色彩概念化实验教学,为《色彩构成》的教学增添乐趣。

在《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艺术设计课程中都含有色彩的教学内容,因此,《色彩构成》可以发展专为高年级设置的《色彩构成2》,主要是综合学习如何把色彩更好地应用于创意设计流程中。建议把《色彩构成》课程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授课,以满足艺术设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4 课外教学

大学生的课内时间不足以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课下的互动学习是补充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色彩构成》课外教学改革方向就是发展网络互动平台教学,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4.1 线上互联网教学交流

通过学院与各方的支持与帮助,在《色彩构成》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色彩构成》的重点课程网站。网站教学的好处在于不仅能让学生在课下巩固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获得适应市场的应用能力和边缘资讯,以此丰富课上的教学内容。重点是,我们可以为自学爱好者提供学习互动平台,还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课程改革和建设中来。网络教学内容的建立,可实时更新,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是时下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与改革的新趋势。

4.2 线下面对面学术交流

《色彩构成》网络教学平台也需要定期进行反馈,譬如:开展相关的现下答疑、线下头脑风暴、线下色彩讲座等等,让互联网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人性化。线下面对面教学互动环节目的在于扩展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教学内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定期开展线下活动,可以与学生课下互动,也有利于教师了解网络教学中的不足,激发他们对互联网教学的创意与设计,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总结来讲,在这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世纪里,艺术设计课程网络化,扁平化是顺应时代需求和与时俱进的趋势。换言之,完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时展需要,不应拘泥于形式。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还很年轻,在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内容上,前面并没有太多的借鉴和参考,一切还需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背景之下,《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发展应从市场出发,以经济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指引,有效的应用互联网手段,扩展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栾黎荔,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设计、色彩设计、动漫衍生产品,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

上一篇:门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一篇:石油勘探类拔尖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