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埃塞俄比亚劳务属地化管理

时间:2022-07-10 04:35:00

浅谈埃塞俄比亚劳务属地化管理

摘 要:本文结合中资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劳务属地化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根据埃塞俄比亚《劳动法》和埃塞俄比亚项目劳务管理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劳务管理的建议,为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劳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属地化;劳务管理;埃塞市场

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劳务管理是成本控制中重要的一笔。

一、劳务属地化管理面临的诸多困难

1.1外部环境

因受语言、习俗、社会环境和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中方管理人员和当地政府、当地工会、当地法院等劳务管理部门就埃塞劳务人员管理方面,问题和矛盾颇多。

1.1.1语言环境

在中国,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地方语言,但是普通话和汉字是全国通用。在埃塞俄比亚一共有百多个民族,不同民族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大不相同,并且很多人讲英语都没注意语法,很难听懂。

1.1.2风俗习惯差异

埃塞俄比亚大部分人属于基督徒,每周都需去教堂礼拜,无周末加班传统,遇到生产高峰期,极难调动员工积极性。

1.1.3社会环境

当地警察局,当地工会和当地法院认为当地人民属于弱者,对他们实行保护政策。

1.2内部因素

1.2.1当地员工自身文化和受教程度底

受地区限制和经济制约,当地雇员普遍教育文化程度底,特别是现场施工人员,缺乏技术型人才。然而埃塞劳工部为了保证当地人口就业率,抑制引进外来优秀技术工人,如修理工和电焊工。

1.2.2缺乏职业道德修养

当地雇员应聘时所持证件部分为假证,很难查证。面试的时候,都说自己什么都会,当真正工作的时候,往往是什么都不会。很多工人不能自律,和外部小偷勾结盗取施工材料和设备。

1.2.3当地雇员自身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是所有行业的基石,是各项工作的前提。然而,当地雇员安全意识极其薄弱,经常做出不顾自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事情。

1.2.4工作态度不端正

施工现场当地雇员发生事故之后,直接丢弃设备,既不报警写事故报告,也不通知工头,直接逃跑,给项目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2.5自身惰性

施工现场无论何时,只要中方施工人员不在,现场施工人员三五成群消极怠工,导致项目部费时费劲,拖延施工进度。同时他们觉得一旦项目早日完工,自己将面临失业危险。

1.2.6不遵守规章制度

由于施工现场地处偏远,缺乏合格劳动力,遇到节假日当地雇员请假回家,尽管项目部有严格规章制度和请假条例,但通常当地雇员很少遵守,仅电话告知现场中方员工工头,并不到事务部备案,电话告知请假3天,但往往至少一周后返回施工现场,难以控制。

二、规避劳务属地化的管理办法

针对劳务属地化管理的诸多困难,结合埃塞《劳动法》和中资企业多年来管理经验和探索,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2.1采用当地管理者为主,中方管理者为引导的管理模式

在埃塞俄比亚,劳动法主要参照英美相关法律法规修订,重在保护雇员的权益。各级州、镇都设有单独的工会组织,负责调节雇员和雇主的纠纷。

2.2中方劳务管理人员加强与当地工会的互动和学习

在埃塞俄比亚,《劳动法》在不同地区,涉及到雇主和雇员所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不同。中方劳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所在地区的《劳动法》是关键,进而根据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权利。遇事与当地工会积极沟通,尽量私下调解,避免上诉到法庭。其次,涉及到当地雇员管理方面,定期请工会人员到项目部讲法,让雇员从自身做起,自我约束,增强团队意识。

2.3增强企业自身维权意识

尽管当地工会和当地法院一致认为当地雇员为弱者,一味偏向他们。但对于现场偷盗和危害项目部经济受损的行为,要严惩不贷。针对以上1.1.3发生的情况,中资企业劳务管理人员要增强企业自身维权意识,搜集材料,切忌息事宁人。

2.4增强当地雇员自身技术培训

由于当地雇员受教程度底,且技术功底薄弱。应提高中方雇员对当地雇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尤其对于设备操作手的培训至关重要,避免后期设备操作手和修理工胡乱操作,毁坏设备的情况。同时事务部和机务部应鼓励当地雇员学习,实行奖惩制度,培养更多懂技术,会操作的当地雇员。

2.5联合当地交通警察和政府部门传播安全知识

当地雇员受教育程度底,安全意识薄弱。特别是操作手和重卡司机,引起他们对安全的重视是重中之重。与政府部分和警察局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课堂讲座,定期播放安全生产记录片,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规定雇员每月都必须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2.6当地雇员的奖惩制度

根据《劳动法》,结合当地雇员现场工作表现,实施项目部奖惩制度,调动雇员积极性。同时,可以调整雇员的基本工资,以减少当地员工养老金和个税的缴纳金额。

三、结语

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中资公司在埃塞要实现完全劳务属地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困难,但只要细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做到纪律严明,还是可以轻松实现的。我们致力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当地雇员与中方雇员一起团结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成长,即成就一批当地懂技术和懂管理的雇员,又成就一批会外语、纪律严明的中方管理人员,共筑中资企业非洲发展的长城。

上一篇:事业单位信息写作研究 下一篇:浅述如何做好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