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时间:2022-07-10 03:39:26

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实训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既紧迫又重要的一项工作。怎样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建设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实训基地?这是高职院校甚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85-02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出现了一批教学条件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实训基地。但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局看,高职实训基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训基地建设仍然是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个问题对于许多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在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科学的应对策略。

一、教学改革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产物。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的高职教学改革,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左右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设置与实训基地建设

从高职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一般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而不只是针对学科,要紧紧围绕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需要。基于这一认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当以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设计定位。因此,高职教育在设置专业时,应将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提高预见性。要面向市场,针对社会需求和院校自身的条件,确定自己的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上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积累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建立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个性化和动态化的高职实训基地。

(二)课程改革与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实训的基本内容,影响实训基地的基本形态。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在内容上属于技术教育范畴。这一定位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多个角度定位,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与改革的逻辑起点。

(三)教学方式与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方式是影响职业能力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使高职“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特色真正落在实处。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体验性、有效性是一般教学实践形式、参观、案例分析、模拟情景所不能达到的。

二、人才资源

建设实训基地,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人力的投入更为关键。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制定方案与高效低成本地实施,缺乏建设人才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一)系统科技地投入人力资源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要投入人力资源。在现实中,学校可以动员与实训相关的专业教师、实训人员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实训基地的设计规划、组织实施与验收评估等工作,他们都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人力资源。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熟悉实践教学、负责敬业而又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是建设实训基地的关键因素。

(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师素质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他们也是中流底柱。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必须抓紧抓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上要能够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在结构上要达到基本合理。

(三)实训基地建设团队的组建

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除了广泛发动群众,依靠全体教师员工外,还应当考虑组建实训基地建设团队,以保证实训基地建设按时、按质完成,并尽快发挥效果。所谓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团队的优势就是能够比个体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能够想到个体所不能想到的问题、做到个体所不能做到的事情、适应个体所难以适应的环境变化、达到个体所不能达到的创新高度。

三、合作共建

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由于它的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或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选择与自己专业或专业方向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应当是情理中事。

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可以说,高职院校是企业最大、也是花费成本最低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高职院校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社会提供不断增长的消费服务。当然,企业也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渠道。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这种“服务链”联系与利益悠关关系,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客观需要。由于企业期待进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能够解决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因此也希望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基于这种远见,企业也会对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事情乐观其成。

(一)学产结合型实训基地

学产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应着眼于长远发展,依靠自身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建设具有较为先进的设备、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如各种模拟实验室、校内工厂、企业等。校内模拟实验室应加大教学软件的投入,以展示高新技术服务于生产、服务于教学;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软件,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本行业最新技术信息,紧跟高新技术的步伐。校办工厂、企业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实行企业化管理,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际操作环境。有了校内的实训场所,部分教学过程就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学生能够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进行专门岗位能力的学习,保证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

(二)学研结合型实训基地

学研结合型的实训基地是利用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采用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具有行业领先性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内容的教育模式。学研结合型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利用学校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实验室设备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在各系兴办科研所或研究中心,科研所或研究中心应与专业建设紧密联系,以服务于教学为目标,使教学始终把握本专业的前沿信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从事基础性、特别是应用性的研究,可以以学科带头人和课题组为龙头,进行课题的开发与研究。尤其应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确立课题,参与产品研制和开发,培养学生技术开发的能力,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研产结合型实训基地

研产结合型的实训基地是将企业与学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为纽带联系起来,以科研促生产,将学校和科研院所研制开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中促进科研,使教学和生产、科研同步发展的教育模式。高校的很多研究课题直接来自生产一线,生产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突破,高职院校各系的科研所或研究中心,可利用自己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实验设备的优势,进行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使教学与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在校内创办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实体、科技园区,建立开放性的、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成立科技开发公司开发新项目,转化新技术、新产品,将研产紧密结合在一起。

总之,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要建设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满足实训要求的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选择与自己专业或专业方向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双赢,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玉庄.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2008,(18).

[2]刘家枢.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17).

[3] 李飞.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 2008,(05).

[4] 赖华清.对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6,(03).

[5] 翟法礼.试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体系的建构[J].英才高职论坛. 2006,(01).

上一篇:良好的行为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基础 下一篇:《沁园春·雪》例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