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时间:2022-07-09 09:10:03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近年来,***县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村干部能力建设为着眼点,在创新选任方式、提高培育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选任方式,选拔了一批倾心建设新农村的“领头人”

1、实行“两推一选”,选举“清白人”当“村官”。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先由党员和群众分别推选候选人,将两轮推荐中得票多的候选对象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再在党内进行选举。推行“两推一选”提高了选人质量,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全县共有279个村,在村“两委”换届中全部实行“两推一选”产生支部委员,15个后进村由此转化升级,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

2、拓宽选人视野,回请“经济能人”当“村官”。对外出务工时间较长,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人员,乡镇党委明确在职干部跟踪培养联系,条件成熟及时请其回村为父老乡亲效力。近几年全县先后有49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被请回村任职,通过调整产业,传授技术,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3、注重实践锻炼,下派“干部”当“村官”。紧密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人员分流工作,先后下派了27名乡镇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同时,从县直机关选派了50名责任心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带班子、强队伍、抓发展。

4、建立人才库,储备“拔尖人才”当“村官”。实施以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为内容的“农村经济能人递进培养工程”,切实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采取组织推荐、民主推荐的方法,将那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发展前途的外出经济能人、乡土拔尖人才、乡镇站所专业技术干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等优秀人才选拔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阶队伍,定期进行培养、锻炼、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每个村保持有3-4名常数。目前,全县村村建立了村干部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

二、增强培育实效,提高了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1、在阵地建设上注重“县校联合”。着重抓好了县乡村三级村干部培训网络,邀请专家教授讲解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内容和实质,组织村干部到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参观考察。县级以县委党校和职教中心为阵地建立了县级培训基地;乡镇以乡镇党校和农技站为阵地建立了乡镇培训站;各村以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为阵地建立了村级培训点。同时,在华中农学院、郧阳师专等大专院校开设大专、中专班,先后选送9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入校就读。近两年来,全县共培训村干部5000人次,其中县级培训主职干部800人次;乡镇培训村副职干部1600人次;村上培训组干部2600人次;村干部培训逐步由零散型、过渡型、短期型向规模化、正规化、经常化过渡,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保证。

2、在培育内容上注重因村而宜。将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新农村建设知识作为必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不同村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新上任的村干部主要进行相关基本知识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政策观念、市场经济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对“想脱贫没思路,想致富没门路”的贫困村干部,以帮助其理清思路,传授科技,扶持项目为重点,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先进村干部存在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不思进取”的心态,重点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培养和激发他们不懈追求勇争先的意识。

3、在培训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通过办班培训、送科技下乡、示范带动、外出考察、学历深造等办法,更新村干部观念,拓宽视野,增强技能,提高素质。近年来,共有579名村干部获得县乡党校颁发的“绿色证书”,组织200余名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先后有179名村干部取得了农函大证书。在学教活动活动中,组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1500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三、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了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1、制定责任目标激励。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本村工作实际制定了村干部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切实可行,逐年进高的原则,明确村班子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年终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店子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执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制定了不胜任村支书“下”的规定,先后有3名村支书“符合”规定被免职。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来,全县先后有149名村干部因目标任务完成出色,得到各级表彰奖励,37名村支部因未尽职务,受到通报批评和相应的经济处罚,19名不称职村干部被调整。

2、改善经济待遇激励。一是建立了按贡献取酬制度。普遍实行“基础十职务+工龄+绩效”的结构工资制,村主职干部工资最低额为2400元,最高6000元,工资收入成为村干部稳定的生活保障。二是办理养老保险。全县已有95个村为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与保险的村主职干部191人。三是建立了待遇优惠政策。部分乡镇村主职干部可以凭《村干部医疗优惠证》在本乡镇医院就医,免交挂号费、注射费和诊疗费,每年免费接受一次体检。目前30%的乡镇的村干部持“工资卡”按月领取工资,所有村干部持有市、县医院医疗优惠卡,60%以上的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有效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3、优化工作环境激励。一是认真落实了县领导及县直单位及乡镇领导包联责任制,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工作上成为村干部的有力“靠山”。二是强化乡镇有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尤其加大了普法工作力度,近年来,先后严肃查处17起打击、陷害、报复村干部的事件,旗帜鲜明地为村干部撑腰壮胆。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对于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流于形式的检查评比、装点门面的“路边花”坚决制止和取缔,切实减轻村干部的工作负担。通过全方位优化工作环境,村干部队伍日趋稳定,形成了乐意干,争着于,比着干的好局面。许多村干部说道:如今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当村干部工作有干头,待遇有盼头,事业有奔头,现在就是撵我出去打工我也不出去了。

四、强化民主监督,规范了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行为

1、拓宽渠道,突出监督的全面性。在监督内容上,拓宽领域,实行全程监督。一是执行任职考察、审批制度。村两委换届或主职干部调整前,乡镇党委都要对候选人做认真全面的考察。新的班子成员产生后,及时履行乡镇党委审批手续,同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二是任期内每年底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组织村支委在村述职,村支部书记到乡镇述职,分项进行百分考核,表彰奖励好的,通报批评差的。三是村干部离任时接受离任审计,对其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审计并作出结论,有重大问题的提交有关部门处理。审计结论和处理结果向群众公布。近三年来先后有5名村干部因未过离任审计关被处理,其中1名村干部因有重大经济问题被移交司法机关。

2、建章立制,突出监督的规范性。通过研究制订了《*县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和《村干部管理办法》,对村级组织的职责、程序、考核、监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解决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及班子成员怎么干的问题,明确了当前村“两委”的主要职责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管理社会事务、维护农村稳定、建设新农村”,依此要求明确了每个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理顺了村“两委”关系。同时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推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90%以上的村实现了规范化目标。

3、对症下药,突出监督的针对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党员和群众意愿,大力推行重大事项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对建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等情况全程公开,让新农村建设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为了保证村班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该县观音镇推行了“一会两票”(决策会、党员建议投票、党员群众代表决策投票)制度,同时,配套建立民主评议、投诉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即在正式方案实施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评议,看满意程度;对实施过程中未按方案进行或有违规的,群众有权投诉,并及时予以改正,给投诉人回复;对履责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责任人,责任从严追究。

上一篇:科学发展从解放思想起步 下一篇:确立科学价值观践行正确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