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实际 构建发展性活力课堂

时间:2022-07-09 07:10:28

立足生活实际 构建发展性活力课堂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概括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其“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的特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生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理解教材素材,联系生活找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发展性联系是根本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数学知识,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的发展中体会数学。

例如:你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

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

一个苹果大约重( )克。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进而联系生活展开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联系实际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发展性联系是关键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在教学时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认为教师角色转换,要联系实际优化教学过程,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首先要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发展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加强创新研究,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建发展性活力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例如:在第二册《位置》单元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语文书上放数学书,数学书上摆铅笔盒,然后让大家说说“数学书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语文书的上面有什么?”“数学书在哪个的下面,又在哪个的上面?”来明确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来明确前后左右关系;并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说说“我在第几组第几位”来确定自己的具置,然后我又将座位编排上排号和座号,让同学们对号入座。还让同学们排成一纵列,展示问题:“我”的前面有8位同学,后面有9位同学,排队的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在这样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同学们就不会把“我”自己丢掉,8加9还要再加1;然后又让同学们排成一横行,展示问题:从左数“我”在第8位,从右数“我”在第9位,排队的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同样,在这样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同学们很快就意识到8里包含了“我”,9里面也包含了“我”,所以8加9还要减1。

三、活用数学知识于生活,在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活用,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主动交流的参与意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其次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在无人指路的时候也能找到通往知识之路”的本领,在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展开发展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从而展现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分数乘法知识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买门票方案”,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班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如果让学生分组讨论“买门票方案”,这样的题目学生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上一篇:开放思品课堂 提高教育效益 下一篇:巧用幽默 让数学课堂魅力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