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2-07-09 06:20:59

浅谈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八个班带得我很辛苦也很迷惘:为什么自己居然更喜欢平行班的学生,哪怕该班是中途接手的?为什么自己在平行班上课感觉更愉快?为什么自己明明对尖子班更重视更上心精力投入更多,但自己就是更熟悉平行班学生也更讨平行班学生的喜欢?为什么自己一看到尖子班学生的作业问题、考试成绩时心中的不满更甚?不过在办公室同事下课后的交流中,我发现身边几位同时教着特尖班、平行尖子班、平行班的省级或县级骨干教师居然都有着与我相似的困惑。這令我不能不思考:真的是平行班孩子优点多,品行成绩都比尖子班学生更有看头吗?

当然不是。平行班成绩或行为表现再差的学生都有亮点,那我们尖子班学生的亮点一般就更多了,因为尖子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听课表现及质量、对待作业的态度、作业书写及完成情况、考试得分都应该好于平行班。教這种班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更轻松,更省心,不说操心量更少,也该说操心面更小。這两种班的学生在智力因素上相差是不大的,他们往往在情商上差异大、在行动上差异大。尖子班学生比平行班学生学习纪律更好,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自律性更强,做事投入更多坚持更久。作为天性喜嬉戏厌拘束的少年,尖子班学生往往比平行班学生牺牲了更多的休息、娱乐时间,承担了比平行班学生更多的责任与压力,按人情常理,老师本来就应该更偏爱這样的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去培养他们。可是,也是因为他们的优秀,因为高考的任务主要要由這些少年来完成,所以教着這样的学生,我们的老师缺少的是轻松的心情与开朗的表情,过多的是压得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担心和压力。

所以,我们往往对這些尖子生吝啬自己的“表扬”。因为下意识觉得表扬会带来自满,自满带来后退。我们爱学生,希望他们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做“白骨精”(白领、骨干加精英);我们将教生成材的大部分期望都放在了這些尖子生身上,“恨铁不成钢”,对他们严格要求,希望他们学得更好;我们要求他们勤为径,苦作舟,提醒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山还比一山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精益求精”。我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尖子生有上课不守纪律、课后不完成作业或任务、态度敷衍、书写糟糕、讲过的做不起或简单题做不起等情况发生。不论是他们犯知识性错误还是能力性错误抑或过失性错误,我们都不能接受,尤其末种。

我们对尖子生的教育,从来不主张“鼓励”教育,而有点像“受虐”教育。這样,我们的尖子班学生,即使成绩高于几百人,即使成绩排名全校第一或者全县第几、全市第几,他们也总是感觉到焦虑、忧心忡忡,他们时刻都害怕自己从那架竞争的梯子上摔下来,总是害怕微有不慎就会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他们中常见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自信心不够、自我感觉不良好的类型,鲜见有“轻狂”、视学习为“享受”、因为喜欢而学好某学科的代表了。

我们对平行班学生更满意,是因为心里已知道并接受他们“不好”。我们对他们的学业甚至品行也不抱多高的期望,要求就少而低很多。我们会记得“亲其师,信其道”,会更宽容地看待和对待他们。我们会更多的表扬肯定他们,希望我们的表扬与肯定可以成为暗室内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求学道路乃至人生道路,使他们爱上我们进而爱上我们教的学科,从而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而对他们糟糕的表现与不良的反应,我们会想起教育“三分靠教,七分靠等”。我们会降低教学重心,放缓教学速度,减少作业和要求。

可是,這两类人都首先是学生,是成长中的“小”人。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求学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今天這一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环境中,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常集中于是否有权有势這么“简单”。绝大多数人都想一夜暴富、一举成名,都巴不得省却十年辛苦奋斗。各种传播媒介上喧嚣着七嘴八舌的声音,光怪陆离的事件发生在五光十色的世界,社会充满着形形的诱惑,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感叹,要是在這个时代来读书,可能我们会坚持不下来,读不出来。那些好学也学好了的青涩少年,能坚守在知识的殿堂里辛苦求学,凭什么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加倍怜爱?

我们应多做正面教育,要相信,适时的欣赏是免费的,但它却价值连城,它可以改变人,帮助人增强自信心,使人更觉自己人生有价值和意义;它更是普通人幸福生活的源泉和最好的身心良药。学会欣赏将是我们最好的生活和处世哲学。它意味着我们有能力看到美好,看到美好事物的美,也能看到不美事物的美,看到平凡事物和世相中隐藏的真相,发现人生之大美。這样,我们会更喜欢自己,更喜欢自己的学业或事业,更喜欢自己的家人,更喜欢自己的同事、上司或朋友,进而我们会更喜欢我们生存的這个世界。

学习本是件快乐的事。要赏识、不歧视学困生,但也应赏识而非“虐待”优生,這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教育公平。所以,我们都做“人”师吧,在培养自己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上一篇:高考诗歌对比鉴赏题的几个比较点 下一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