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7-09 02:59:31

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摘要: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养方式随子女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子女从家庭当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获得最初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性格特征影响和子女性格特征的完善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子女发展 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其子女的生活表现的一种行为上的特定倾向,是教育方式、观念、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行为、态度、品德等方面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教养是子女教育的开始,家庭教养方式关系到子女性格的形式。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特征的影响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现实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家一般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内向型与外向型、顺从型与依赖型等,不同的人表现出不一样的性格,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性格特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特征的影响

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特别是在人格特征上造成不同的影响。

许东(2002)研究发现,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能动性、性格乐观、情绪稳定、人际关系融洽、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可以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和父母情感和关系较差、难以感到家庭带来的温暖、胆小、缺乏自尊自信、独立自主性;溺爱型家庭的孩子缺少对现实的认知,缺乏社会性和竞争性,怯懦、盲从、依赖、被动、不愿探索、不敢冒险、不能创造等性格上的弱点;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冲动、不遵守纪律和社会规范,具有攻击性、情绪不稳定等不良人格特征。

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长期不当的父母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从而为人格障碍、神经症的发生提供了病前人格基础。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能力差异、知识结构以及学习动机等内部因素;学校影响和家庭影响等外部因素都会起一定作用。

大量针对学业不良或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显示成绩差与智力因素外,还与家庭环境、父母家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相关。何鹏(1999)研究表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过分干涉明显高于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而在情感温暖和理解上却又低于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辛自强等(1999)对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的研究发现,一般儿童家庭的行为方式多属灵活型,在合理规范的基础上,随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行为规则,对违规行为的处理也很灵活。

在以往的研究结果中,表明不论父母采取什么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只要能够给予子女情感上的温暖与理解,都能减少焦虑、抑郁出现在子女上,而且父母的情感的温暖与理解会给子女更多的情感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减少孤独感的体验,更加有利于子女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培养,促进子女的适应性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影响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中成人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通过这些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向前发展。

张野(2002)的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有消极影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而粗暴的不支持行为则会阻碍儿童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学习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教养方式还影响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说服、民主、鼓励、宽容、富有感情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智能发展,而惩罚、打骂、羞辱、拒绝、专制和过度保护、溺爱、放任等教养方式会产生退缩、急躁、任性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比如生理因素、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其中家庭因素具有特殊的作用。

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因素、多方面的,家庭教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家庭教养奠定了孩子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孩子的心是稚嫩的,如果父母采用封闭、高压的策略越多,表达出的负性情感越多,子女的心理问题就会越多、越严重,负面影响会越大,所以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不可忽视的。

魏运华(1999)研究表明,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了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社会化、性格特征、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的。

父母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不仅仅只是知识方面的提升,更应该是品德思想上的提升;文化素质高的父母不仅仅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更会注重孩子的情感。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情绪为出发点,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基础就是家庭内部的和谐稳定,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研究表明,家庭破裂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成长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单亲家庭子女的违法犯罪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家庭。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必须学会鼓励孩子走出家庭,与同龄人进行交往,以培养自主意识和自主性。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倾听孩子观点,让孩子主动承担与年龄相符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Fagot B I.Parenting.in Ramachandran VS(Ed).Encyclopediaof human behavior.Academic Press[J].Inc,1994.411-419.

[2]许东.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631-632.

[3]何鹏.儿童学校困难的家庭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34.

[4]辛自强.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22-26.

[5]李德升,潘叙贤.家庭教养方式育子女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研究报,2005,(6):246-249.

[6]张野,蒋立杰.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2,16(12):858-861.

[7]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7-11.

上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优化设计 下一篇:辩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