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真实性思考的历史片断

时间:2022-07-09 02:35:36

关于新闻真实性思考的历史片断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要尊重事实、把握真实,这是对媒体记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底线。不讲事实、不讲真实,就是说谎,就是骗人,新闻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所谓“坏新闻”,不管属于哪类,坏的本质都是“不真实”。

新闻真实性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新闻的发展史,记者的成长史,就是真实与“不真实”较量的历史。

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是迄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曾先后作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现在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历史上英才辈出、群星闪耀,如今也是优秀编辑记者不断涌现。2005年以来,五年五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可以视为一个佐证。

70多年来,大众报人对新闻真实性问题一直非常重视。以下选摘的材料,是大众报人对新闻真实性思考的几个历史片段。主要来自解放前的《大众日报》、《青年记者》,以及大众日报老总编朱民同志编著的《大众日报五十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党报要办得好,必须于表扬之外,多揭露多批评”

陈沂《我们怎样改造了大众日报》(刊于《大众日报》1943年1月1日):

党报要办得好,真正得到党员和群众的爱戴,就必须于表扬之外,多揭露多批评。当然,我们的揭露和批评是站在政治和工作的立场上,目的是在教育干部,而不是攻击。

为什么必须如此呢?因为我们的实际工作常常是免不了有缺点,甚至是有错误的,而且这些缺点和错误,因为我们是执政的党(按:在根据地),群众常常都知道,如果发现了之后,一经党报的揭露批评,不仅改正了工作,也挽回了党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的影响。过去我们的党报只着重表扬,表扬得已经发展到新的“歌功颂德”了,并且过去一提到揭露,我们报馆本身工作的同志也认为是不好的,怕供敌伪研究,或作进攻之口实。这当然有部分的理由,我们应该注意不给敌伪以机会,但真正有了缺点和错误,不揭露和批评,不仅会丧失报纸本身的威信,也挽救不了党的威信。

【陈沂,1912年12月4日生,贵州遵义人。1937年11月起,历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主任、冀南区党委冀南日报总编、冀鲁豫日报社长,大众日报社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华东局宣传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财经委主任等职。2002年7月26日逝世。】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发现新鲜事物,解决现实问题”

吴建《编辑业务谈》(刊于大众日报内刊《新闻业务》1946年12月第1期):

新闻的真实性如注意不够,最易影响党与党报的政治威信。我们是要老老实实地干革命,替人民做事情。事情做对了,做得好,报道出来大家学习,做坏了,做得不对,可以找出经验教训来以求改进,所以也没有隐晦的必要。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发现新鲜事物,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我们在编辑工作上必须掌握的。

要减少政治上的错误,也要注意防止因怕犯错误,而在政治上过分保守,打防御,过分迟缓。虽然迟钝迟缓不等于错误,但也会形成工作上的重大损失。

批评的对象也应明确。一般的应注意到对群众与下面工作的同志少批评多具体帮助,因为他们工作做不好,有问题,主要是由于教育不够,政治工作水平低。批评也解决不了问题。而发生问题,多半由于领导上的偏差,因此,批评应着重于较高级的领导机关与干部。……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应着重于领导上与思想上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领导上不改正,只苛责下面是没有用的。

【吴建,1918年生,江苏镇江人。1939年8月调入大众日报社,先后任大众日报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滨海农村报总编辑,渤海日报、大众报、青岛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山东新华分社社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报刊处处长、山东省委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94年9月2日逝世。】

“新闻报道。必须是不要以原则为主”

冠西《怎样写得更短些》(刊于《青年记者》1947年第1期):

新闻报道的主要任务是在报道事实,即便作者有些议论想加进去使问题更明确,应该是“画龙点睛”,而不应该拿龙的眼睛来代替龙的全身。

有的新闻由于材料不充分,只好拿作者自己的议论或解释来代替,企图把作品渲染得“像样”一些,这当然是很坏的毛病。

写新闻报道,不等于写工作总结。存在几种毛病:不善于直接写出读者最要知道的那一部分,把一些不重要的过程写得很多……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事实出发……新闻报道,必须是不要以原则为主,而要拿你要举的“例子”为主……老老实实有什么写什么。

【冠西即于冠西,1922年7月生,江苏宜兴人。1938年3月参加山东省莒县抗日动员委员会训练班,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众日报记者、特派记者、编辑,地方版主编,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1951年后,任浙江日报总编辑、社长,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2002年11月22日逝世。】

“不尊重事实症”

章明《让事实说话》(刊于《青年记者》1947年第3期):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因此,在我们写新闻时,就必须尊重事实,让事实出来说话,就是说,要多写事实。只有这样,才算是好新闻。

但是现在有许多新闻却害了一种病,而且传染甚广,几乎成了一种通病t这个病名就叫做“不尊重事实症”。这类“议论加事实”的新闻、“形容词与事实各占一半”的新闻,什么也没告诉读者,充满“空空洞洞的口号、原则、概念”。

为了治病,我们提议:(一)让大家更尊重事实先生。写新闻不是写论文,少用形容词,少发感想和议论,少用新闻导语,多写事实,多写准确的、具体的事实。(二)在采访中深入一步,不要听了看了就写。多占有材料,然后再写。(三)要写出特点来,写出过程来。

“只有最真实的报道。才有最大的最长久的宣传效果”

舒文《一个老题目》(刊于《青年记者》1947年第3期):

现在存心做不真实报道的人是几乎没有了,但不少读者还对报纸有这样的反映:“某条消息和这里的事实不符”;报纸到底是“宣传”“宣传”的。

新闻失去真实性的两个表现:第一,是对成绩与缺点作片面的估计、片面的报道。写成绩就彻头彻尾是优点,写缺点就彻头彻尾是缺点,写转变就前后截然两个世界、两个人物。第二,是牵强附会,削足就履。……我们报道中常常用各种事实来说明一个原则,但在实际

工作中,真正合乎原则的,往往多是萌芽状态的,或者不完全的。但在报道时则因发现某些个别事实合乎一个原则,就过分兴奋,将原来是萌芽状态的、不完全的事实,一起套上一个完整的原则,而将其中不够的方面与缺点,有意无意地不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是宣传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太热衷于追求宣传效果,而有意无意地放松了对客观事实的冷静的全面的观察。其次,则是对真实与宣传的一致性、对外宣传与对内教育的一致性,认识不够。……我们必须了解,只有最真实的报道,才有最大的最长久的宣传效果。一切片面的、牵强附会的宣传,虽然可以收效于一时,但最后只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解决办法:是先实事求是,再想到原则;而不要先想好原则去套事实(不是指根据原则去发现新闻线索)。是多写事实,少写原则;而不要多写原则,少写事实。找到正面材料之后,再找旁证,找反证,多从全面中来看一点,而不要轻易地从一点来看全面。是不要求全太切,而应忠实于客观实际,这在报道中比什么原则都更重要。

【舒文,1916年11月生,浙田人。1945年任大众日报副总编辑,1947年任《渤海日报》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处长、上海市科委主任、上海市高教局局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2008年逝世。】

“要完全用事实来说话,不要把事实仅仅当作例子举”

《青年记者》开篇语《要写事实,要有过程》(刊于《青年记者》1949年第2期):

新闻是通过报道事实进行宣传的,而且也只有具体的事实才能生动有力地说明问题。如何才能让读者愿意看高兴看我们的稿子?

(一)多写具体事实,少用最好不用空洞的话(如“主人翁姿态”、“非常积极”、“充分发扬了民主”等)!多反映职工劳动生活和各种工作进行的具体情形,少作一般空泛的抽象的叙述!

(二)对自己尚不了解或了解得不详细的“耳闻”,在动笔以前应先向熟悉这件事情的人进行深入采访,完全了解清楚后再写。在写的过程中如遇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进行了解,务求把事情弄得一清二楚,不要因为急于写,而用空泛的形容词句来代替具体的事实。

(三)新闻要完全用事实来说话,不要把事实仅仅当作例子举。

(四)一篇稿子写好后要多看两遍,检查一下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五)要经常留心分析报上发表的稿子的优缺点,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事实不具体、过程不清楚,以便自己写稿时警惕注意。

“只说空话而不说事实,等于白说”

邵益甫《新闻如何写得具体》(刊于《青年记者》1949年第2期):

有人认为“写事实没有指导意义”,因此,往往一篇稿子,或者是空洞议论,或者只反映领导上意图、要求的一面,却看不见一个运动(或问题)的全面,使领导上活动与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在报道上脱节。即使有一点,也是为了点缀装饰,如在新闻中,你要别人相信青年团,只说“青年团真好”,“同学们要求进步,迫切要求入团”等空话,而不说事实,这是等于白说。……(读者)不会对你的报道发生兴趣和信任。写稿的同志动笔时要常为读者着想,怎样使读者看了心悦诚服。

“克服报道的简单化与直线化。必须注意事物的多方面”

徐刚《典型报道》(刊于《青年记者》1949年第3期)

如果把这一期间的报纸仔细检查一遍,会发现计划、指示、号召、会议、一般的零星的动态报道、概况的叙述、数字统计等,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却没有很好地反映出群众运动的实际。典型报道存在“采访不深人”,“写作的公式主义”、“简单化”等毛病。采访报道应该“加强调查研究的精神”、“眼睛向下”,“人情人理”。

过去我曾见到数量不少的简单化直线化的稿件,有的写送子送郎参军就是笑嘻嘻地说“到前方去多打几个反动派”,写战士的勇敢就写得天生不怕死,并且把面前的敌人写得好像都是傻瓜,勇敢的战士犹如入无人之境。这种八股的报道是不合乎人情的,是不真实的,是没有任何的宣传说服教育的力量的,因为如送子送郎参军者,可以想象,他的心情是悲愤的,是矛盾的,是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个人暂时利益,最后随着大家的胜利而换得个人长远利益,与不管大家死活而贪图个人暂时利益的矛盾,即便是笑嘻嘻地嘱咐儿子或丈夫多杀几个反动派,但这亦是前者思想战后者思想,安慰鼓励上前线者的一种表象。所以我们要克服报道的简单化与直线化,必须注意事物的多方面,必须注意事物在矛盾斗争发展中的统一。

我们有的新闻写作,往往犯两头大中间小或是没有的毛病,使人看后莫名其妙,令人难以学习。我们必须注意,写稿不要忘掉写过程。有时我向记者、通讯员追问一下过程,碰到的回答是“过程就是很简单”,那么如果成绩与效果很大的话,就要深入研究一下“成绩”是否由于强迫命令得来的,或是由于采访不深人所致。

采访报道典型,要注意客观、冷静、全面,处理好优点与缺点、历史与目前、掌握中心人物事情与其他、英雄与群众、典型与一般等五个关系。比如,对优点与缺点,往往由于我们一时热情冲动,而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报道好的典型就尽善尽美,没有一点缺点;报道坏的典型就坏得一塌糊涂,没有一点成绩或特长。这都是不合乎实际的,这样的报道方法,不仅对读者缺乏说服力,而且有害于典型。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是不是讲真话、讲事实,这是能不能取信于民的一个最根本问题”

朱民《大众日报五十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朱民同志在此书中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大众日报五十年的基本经验教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结束三十年间历次政治运动中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很多观点至今仍发人深省):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1、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对客观实际情况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思想上存在“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求纯而又纯,爱搞绝对化。只强调需要,不顾主客观可能条件,忽视各地工作条件的差异,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恰当地倡导:“不是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能想到,一定能办到”-“这里能办到的事情,其他地方也就应该能够办到”,“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要当大自然的主人,不做大自然的奴隶”-“在胜利了的中国人民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那些胆小鬼们见鬼去吧”;“大插红旗”。“大拔白旗”;“潜力是一口井,越挖越深水越多。一亩地究竟能产多少粮?首先就看你想要多少,看你的干劲有多大”(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谬说的由来),等等。

“”时期,、反革命集团提出:“政治需要论”――“突出政治”,“事实服从路线需要”,“不说假

话办不成大事”,“没有的东西可以加上去”。大众日报与全国其他报纸一样深受其害。

2、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工作盲目性较大,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能分辨是非。

3、工作作风上,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忽视对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违背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作风。许多报道凭一时热情,从主观愿望和想象出发,带着框子、背着题目去找能体现所谓“党委领导意图”的例子和材料,取自己所需,而不是调查了解客观的实际情况。

离开客观、真实,新闻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和价值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不能有任何虚假和浮夸。是不是讲真话、讲事实,这是能不能取信于民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大众日报》从创刊以来,就是以新闻的真实性而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强调记者、通讯员必须尊重事实,对事实绝对负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得有任何虚假和浮夸。

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这是报纸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新闻最起码的要求。离开客观、真实,新闻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和价值。

人家叫你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不行的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一般的概念和定义出发。要把整个报纸工作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用具体事实说话,通过事实和事件的逻辑力量向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避免以空洞抽象的议论代替具体事实的报道。

我们要真实地反映情况,独立地进行判断,就要到处去看,到处去问,弄清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人家叫你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不行的。报纸编辑、记者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即便是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也还是要经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要做到这样,就必须有严肃负责的态度,不能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真有道理

报纸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搞得好可以少犯一些错误,较快地发现和纠正错误,使错误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任何时候都要把革命热情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密切结合起来,尤其是一个大的高潮到来的时候,更要头脑冷静,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真有道理。要学会全面地观察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充分估计到它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和不利后果,而不能人云亦云,随风倒、赶时髦。

不能到处套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顾客观实际情况,把不好的也说成是好的,甚至把错误的也说成是正确的。那样就违背了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的原则,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党委与报纸的关系

要坚持党性与群众性的统一,不得把党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立起来,用群众性反对党性或者以党性反对群众性。

改革开放前的较长一段时期,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在党委与报纸的关系上,中国的新闻工作错误地提出和贯彻执行“报纸要成为党委得心应手的驯服工具”,把党对报纸的领导误解为报纸“要听党委的话”,“绝对服从党委领导”,“党委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唯党委的指示是从,而不管这些意见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有些事情明知不对也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放弃了工作中的独立负责精神。认为只要听党委的话,按党委的指示去办,错了可以由党委负责,不管报纸的事。这实际上是把对党委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实际工作负责对立起来,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和人民利益,放弃了自己的职责,违背了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

党的领导的原则,是我们党报工作的根本原则,但是,我们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而不能有任何歪曲和篡改。应该看到,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它既不是编辑部的同仁报纸,也不是某一级党组织和党委负责人的个人的宣传工具。无论是报纸编辑部,还是某一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受党和人民的委托,代表和秉承党和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来办报和管理报纸的。因此,报纸的党性和党的领导原则,应以是否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标准,而不能以是否贯彻执行党的某一级组织及其负责人的意见,作为衡量报纸党性强弱和接受党的领导好坏的标准。

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不“唯书”、“唯上”而唯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进行艰苦的、独立负责的工作,不东张西望,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不看风使舵和屈服压力,有自己的明确观点和态度,以党和人民的整个革命事业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面对实际,正视实际中的问题,反映事物的真相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为坚持真理而斗争。这是我们报纸和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基本的职业道德。

《大众日报》的历史告诉我们,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切实保证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依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解释和说服它,而不加以任何曲解和添加,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具有坚定的立场和对党对人民革命事业高度的负责精神,必须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而且要有极大的革命毅力和秉公直书的勇气,甘冒一切风险,不怕一切压力。这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过程。

怎样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呢?《大众日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我们的工作只要建立在党的路线、方向上,建立在广大人民利益和真理上面,即使一时不得彩,因为批评了别人,听到人家骂一顿,甚至暂时受到一点委屈和挫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要能坚持,有点硬劲,有点战斗性。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对真理和事实负责,我们的记者要能经受得起风霜和风浪的锻炼。

【朱民,1924年10月生,江苏宿迁人。1940年起,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新华社华东总分社通讯科长、大众日报社特派记者、编委、副秘书长、副总编辑,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教研室讲师,大众日报社总编辑,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副秘书长,济南市委副书记兼秘书长、济南市政协主席等职。2006年3月22日逝世。】

后记:以上老大众报人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论述,也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尽管时代不同了,新闻工作的环境、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诱因和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新闻前辈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佩服,也让我们汗颜。

只要有新闻,就会有真实性问题。就像有会计,就有假账问题一样。朱基当年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并明确指示将其作为校训。“不做假账”,极简单又极不容易。我们做新闻的,也有一条极简单又极不容易的规训,比朱总理的题词还少一个字:“说实话”。

上一篇:探索社会制度的“端粒酶” 下一篇:田宝贵:用奉献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