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真实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4-25 02:57:04

关于新闻真实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摘 要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广播电视传播,人们通过各种繁多的传播方式获得新闻信息,这就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所报道的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真实;新闻传播;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5-0003-02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宣传必须遵守的职业原则,研究新闻真实性的涵义,掌握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广播电视传播,人们通过各种繁多的传播方式获得新闻信息,这就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所报道的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更高新闻素质和新闻道德。

新闻真实首先要把握好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无产阶级新闻路线,同志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新闻工作者做新闻工作必须把握这个政治方向,必须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宣传。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从而使新闻媒体成为党的忠实的舆论工具,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我们四平电视台自办台以来,一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把握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对外宣传是注重抓好3个环节: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办好节目搞好宣传;二是争先创优,提高采编播人员的素质;三是围绕实时的宣传重点及时与地方县级台做好通联工作。实践证明,坚持新闻真实,必须把握好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新闻的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既然如此,那么新闻界为何还要再三呼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这是因为在过去的新闻工作和现有的仍有许多失实的报道出现,这些失实的报道影响极坏,直接破坏新闻工作的信誉,引起观众,听众,网民等的不满。因此,防止和消除失实新闻报道这个毒瘤,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原则。新闻真实的本源始终是固有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之所以会成为假新闻,是因为观照者后期的错误失实的价值判断和手段加工而照成的。同理,能真实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的真新闻的本原也同样是客观存在。由此不难看出,真新闻具有真实性,假新闻不具有真实性;真新闻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假新闻同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客观根源。明白了这一点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还要有尖锐的新闻判断力。否则,只看表面客观实在,必定会产生新闻报道的失实。

新闻真实是具体真实与总体真实的统一。新闻讲求真实,这是新闻的基本规律,也是新闻界所公认的原则。但是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是什么?这却是我们长期研究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新闻理论界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讨论中说,新闻工作者不是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只要采编新闻不向壁虚构,无中生有,真实地报道了具体客观事实就是尽到了真实性的责任。这种新闻真实性的涵义是片面的具体事实真实。新闻的“总体真实”是指在“具体真实”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二者结合,赋予新闻报道的实质性真实。1994年,国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农村“平均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的报道。然而,观众看了报道后,有人指出:“人均收入”的高低,只能反映某个地区农民的整体经济水平,而不能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农民内部的实际贫富差别。假如说某村民组20户,有2户是养猪大户,每年这2户年总收入达17万元,其余18户养鸡,年总收入3万元,。这20户人均收入就是1万元了。然而事实是这样么。一看便知,这不能说不是事实报道,因为这些新闻所反映的事实,也是真实准确的,是符合具体事实这一标准。可是,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新闻报道忽视对于总体的具体分析。关于新闻真实还可以定义为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对单篇新闻作品来说,不仅要确保个别事实的准确无误,做到微观真实,还要要求在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力求宏观真实;对于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真实地反映了整个事物。所以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大宏观真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种种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报道事实的新闻对于当今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正确把握事实,维护新闻事实的客观存在是媒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关键所在,也是对新闻工作的规范和要求。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影响了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的认知。当人们以新的方式意向或目的去把握是事实时,原本尚未意识到与其有新闻关系的事实在新的认识条件下也会凸显出来,这就是我们从新闻本体认识的角度对事实属性的理解。公正的对客观存在进行报道,被视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立场,也是保证新闻客观实在性的重要手段和规定要求。我们都知道,任何一样工作在进行时都难免会出错,但是从事新闻工作又和其他工作不一样的特点。在我国,新闻出版事业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刻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思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传播文化、理论政策、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如若把我国的新闻事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新闻失实就是威胁这棵树生命健康的最大害虫。传媒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事业更是突破了技术上的瓶颈限制,日新月异,一路高歌猛进。然而,新闻失实却成为影响我国乃至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

其实,问题归结来看,新闻界的不真实“假”有两种;一是揭露问题是掺假造假,二是正面报道时也造假掺假。两者虽说是两个极端,都是对社会有危害的。前者受害的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单位,甚至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后者的造假掺假似乎没有受害者,甚至还有“受益者”,不易引起人的诉讼和打官司,可是受害的是党和国家的声誉。自然,受众就会因此而产生怀疑,疑虑。最终,降低了新闻媒体在大众心里的可信度。2007年发生的“纸馅包子”事件被披露之后,从业界到社会方方面面都深感震憾,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起新闻造假的极端事件。然而,在谴责造假者偏离道德底线的劣行的时候,我们有无想过,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妨碍道德修行的业障惯性的必然产物?那些包括“正面宣传”场景复制在内的造假,尽管不能与“纸馅包子”的恶作剧相提并论,但其“场景复制”的手法并没有多少差别,延伸开去如法炮制,形形的造假便接续而来。如果业界认同这种与新闻道德修行相悖的业障,如果有关部门也有意无意地支持怂恿,那么其业障惯性必然是无止境的,“纸馅包子”这一极端造假事件,说不定又会从哪里冒出来。

随着网络科技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也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新闻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网上信息传播快速,远离新闻单位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很快就在采编人员的电脑上零距离出现。新闻传媒人就会因为新闻的时效性等种种原因直接“网上取稿”,这就会降低我们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如“金庸被去世”,“鲁迅作品大撤退”等假新闻事件就时有发生。这尽管短时间吸引很多观众的关注,一时炒作红了媒体,但是从长远的来看不但降低了媒体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同时也损害了大众的情感。这就要求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更好地认识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新闻业务能力,严肃对待新闻采写和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从而将新闻报道中的差错和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新闻界流行这样的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足以见得采访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新闻工作是一项既费体力、又耗脑力的行业,尤其是新闻记者。为了要采写到一篇新闻,深入新闻事件了解人物,常常要行程万里,或深入穷乡僻壤、战争之地,或头顶烈日严寒、忍饥挨饿,遭受各种磨砺坎坷,可这些都是报道出一条好新闻的必要条件。作为新闻记者不仅不能怕苦怕累,对待新闻工作更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坚决杜绝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然而说要完全杜绝新闻失真是不可能的,因为新闻报道是个复杂过程,新闻本身有它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过程,而新闻的时效性又要求新闻工作者能抓住时机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各种事实,因此,有时由于新闻工作者对某一事件的认识还跟不上个这一事件本事的变化而导致报道失实,这种情况在新闻实践中往往很难避免。

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和道德要求,同时也是对整个传播行业的要求,这就需要新闻集团和新闻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新闻理论。新闻传播本身就有商业性,以盈利为目的。这时需要吸引人眼球的热点新闻为代价,但是,作为新闻媒体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着想,就要坚定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只有杜绝新闻失真,才能提升收视率与权威性从而真正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阳.浅谈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广播传播,2002.

[2]孙铭铭.新闻中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天地,2005.

上一篇:矿山掘进设备的检修与技术改造 下一篇:基于工作流的合同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