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时间:2022-07-09 08:26:52

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秩序,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078-02

1 全球化背景下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安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保持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意相对稳定、完整。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就我国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安全:第一是社会指导思想的安全。第二是社会政治信仰的安全。第三是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最后,意识形态安全还包括民族精神的安全。因此,当前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就是要做到维护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社会指导思想的地位不动摇,确保共产主义信仰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并愿意为此而努力,维护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秩序,安定社会生活,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把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目标奋斗。当前,在经济、科技、政治发展的冲击之下,时代正处于一个极为深刻的变革过程中,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相互交融和激荡,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生产方式、利益格局和全部经济秩序,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整个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会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机遇,也是必然的选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不对等的,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以及对全球各种传媒和网络垄断性经营,以更加强烈与更隐蔽的方式向我国强制推行西方大国制定的游戏规则,推行其强权政治、价值观念和谋取利益,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影响、干扰甚至破坏国家的、政府的权威和政局的稳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相互交融和激荡,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生产方式、利益格局和全部经济秩序,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整个价值体系。

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1)从互联网角度看。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网上对别国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的宣传变得简便易行。西方国家一直注重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的渗透,企图通过文化渗透达到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其“和平演变”的最终目的。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占有绝对优势,他们会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现实情况看,目前互联网上所充斥的大量信息是经过意识形态过滤的,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甚至西方一些颓废、有害的观念和思想会通过互联网这条渠道影响我国的群众,使我国群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变化,从而造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较大冲击和挑战。

(2)从我国对外开放角度看。借着我国改革开放之风涌进来的西方文化中的可借鉴和应抵制的因素,所有这些都混杂、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扩大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使西方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思想观点大量涌入,这无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道德滑坡、腐败和个人至上思潮等一些消极因素,也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对此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

(3)新自由主义思想对人们思想观念乃至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它主张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对市场的自由放任,反对一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等等。西方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险恶目的,向我国大肆贩卖新自由主义。这种思潮在本质上就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否定马克思主义,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4)从国际上看,在当代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虽然呈现出多种复杂情况,但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根本对立。双方争斗的主要形式是以意识形态作武器进行“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因为,从十月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主义势力积极与流亡在外的所谓“民运分子”、和我国境内的敌对分子相勾结,企图联手行动。他们不断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等作为政治思想武器,对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心理战和宣传战。他们还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诱压结合、区别对待、各个击破的政策,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5)从全球化角度看,无论是从全球化形成的历史来看,还是从今日全球化的事实来看,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是十分明显的。表明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存在着意识形态陷阱。西方国家会凭借自己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乘着我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之机,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活动。但自从冷战结束,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策略,总是试图掩盖其意识形态目的以迷惑世界。我国坚持的是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又仍属于不发达国家,“免疫力”差,而对加速进行的全球化浪潮及其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对依托于前沿技术的文化侵略与生活方式颠覆,应有有效的应对策略。

3 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领域,总是由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都表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除了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和法治,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和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在当代中国,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秩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体系结构是多层次的。其最高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其次是社会主义道德,再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般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应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总的来说是实有道德,但也有一定的应有道德成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社会生活的一般实有道德比较复杂,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封建道德(如男尊女卑)和资本主义道德(如个人主义)的影响,但这两种道德只能是残余,而且主要以其影响导致类似道德现实的出现,且已不占主体地位。总的来讲,倡导理想道德,巩固实有道德,抵制封建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的侵蚀,是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秩序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以集体主义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以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构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一体化的道德教育网络,营造浓郁的舆论和教育氛围,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

(3)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基本上属于观念形态,民族凝聚力则是通过民族精神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特有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全球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我认同危机,而增进民族认同是民族精神的最基本功能,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核心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能够强化民族忧患意识,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复杂局面下始终掌握主动,把全球化的压力变为民族振兴的动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提高抗御西方文化攻势的抵抗力,能够弘扬民族自强意识,勇于面对全球化的大竞争、大压力,昂扬向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4)加强网络管理,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要把我们强大的思想政治优势嫁接到互联网中,大力加强网上的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充分展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以拓展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文化归属感和凝聚力。一方面,积极扶植和鼓励我们更多的新闻媒体、报纸、宣传和文化机构进入网络,创办和统筹规划新闻、对外宣传、理论、文化等网站和页面,办好我们自己的网站,扩充、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并提高网络宣传艺术,增加功能,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牌网站,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中文网络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依法治网,以德治网,净化网上风气,规范和保护传媒网站,使网上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能够畅达和尽可能少地受到歪曲,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上信息的鉴别、控制、审查和筛选,及时发现、过滤和剔除有害信息的侵入和干扰,包括含有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破坏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信息,和封建迷信、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削弱网上的非法行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网上的意识形态渗透,塑造一个健康的政治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骥 .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01,(4).

[2]丁冰 .不能忽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J].当代思潮,2001,(2).

[3]樊建新. 吸取苏演变的教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J].高校理论战线,2001,(7).

上一篇:中国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及其对策 下一篇: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