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诵读特征与功能分析

时间:2022-07-09 05:26:20

初中古诗词诵读特征与功能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位置。而诵读教学同样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古诗词诵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本文从初中古诗词诵读特征与功能入手,提出有效的诵读方法,以期改善当前的初中诵读教学。

一、初中古诗词诵读特征

首先,诵读是一个整体性的心理活动过程。诵读不仅是用眼、口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其还需要耳与脑的共同作用,它是以眼、口、耳、脑共同完成的学习过程。诵读过程是用声音来准确的表达作品并体验作品情感,进而将作品意义的“内化”与“外化”相互转换。在古诗词诵读的过程,学生对古诗词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理解到思维发散的过程,进而形成感知、想象、思维、创造等整体功能体验。古诗词诵读对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多是整体性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整体策略。

其次,诵读是一个自主性的创造活动过程。古诗词诵读能够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学生是把握诵读过程的主要因素,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后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这就使得古诗词诵读具有较强的自主创造性。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想象性,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是激发其想象与再创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因此古诗词诵读是一个自主性的创造活动过程。

再次,诵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活动。古诗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与其他文体差别较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对于初中生而言,古诗词较难理解与把握,而反复诵读则能够帮助学生打开理解之门,真正实现与古诗词内涵的情感交流。诵读是实现学生与古诗词直接对话的有效方式,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并且是作为古诗词诵读的主体而进行的过程,这使得古诗词诵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最后,诵读引入教学便是一种教学活动过程。古诗词诵读可以被视为一种语文教学活动,因为其过程可以表述为:不理解反复诵读加深理解领会和传达作品思想,这与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古诗词诵读又可视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并且诵读不同于朗读与朗诵,其对作品理解与自由发挥的要求更高,是一种自我体现、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品味性、目的性与情感性。

二、初中古诗词诵读的功能

首先,诵读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协调发展。本质上来讲,诵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其既需要语言功能的发挥,又需要思维功能的发挥。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进行不同活动时,大脑使用部位与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古诗词诵读而言,人的右脑主要负责语言声音的加工,比如发声、节奏、语调等;而人的左脑则主要负责对语言意思的加工,比如用词、达意、词语组合、句子组合等。由此可见诵读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右大脑,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左大脑,进而实现对学生左右大脑功能的协调发展。

其次,促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无论是在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是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方面,古诗词诵读都能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这与诵读的本质特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古诗词诵读过程不仅需要听觉与视觉的参与,还需要调动大脑等感官,这使得古诗词诵读能够实现对大脑的有效锻炼,并且古诗词的自身特征又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感知、想象、分析与推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再次,促进感悟体验,获得上乘的语感能力。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曾说:“语感是社会的人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它是人的情理感、人格感,从现象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由此可见,初中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够通过其对古诗词的不断感知与感悟,逐渐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在大脑中不断积累并逐渐形成语感,这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其以简练优美的语言,自然流畅、工巧细密、潇洒隽永的语句,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语言材料,因而通过古诗词诵读能够使学生获得上乘的语感。

第四,帮助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好的文章要多读,而且要一边读一边想,这会使读者脑中的想法与作者的想法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读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大量、反复的诵读古诗词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准确凝练的语言,熟悉生动的修辞、优美的韵律与严谨的逻辑,这些都能在学生持续的古诗词诵读过程中获得,进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最后,丰富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古诗词诵读也不例外,并且古诗词凝练了丰富的美学因素,是语文学科中美学因素最为集中的部分。古诗词不仅拥有优美凝练的词句,而且还具备生动的意境美与富有节奏的音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使学生在古诗词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陶冶,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三、诵读教学方法的改进

古诗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可以借鉴传统古诗词诵读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与现代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改革与发展。在传统古诗词诵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诵读兴趣,并配合适当的讲解,在讲解中启发学生动“情”、善“想”。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诵读指导,比如诵读方法的指导等。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的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多种诵读方法,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创建古诗词诵读情境,促使学生进行诵读实践,逐渐养成学生自主诵读的习惯和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自发性地开拓课外诵读阵地,达到多覆盖面的古诗词诵读。

参考文献:

[1]徐永昕.中学古典诗词诵读教学探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章颖菊.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3]张玉梅.古诗词诵读教学优化策略探微[J].中学语文,2014,(12).

(孙进明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 734000)

上一篇:春风化雨 教育无痕 下一篇: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