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班导师工作新思路探讨

时间:2022-07-09 04:50:48

新时期高校班导师工作新思路探讨

收稿日期:2008-04-08

项目来源: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世虎(1977―),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 实践研究。

摘 要:班导师承担着组织、引导、教育班级全体学生的重任。班导师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甚至是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班导师做好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思路,即准确认识学生的个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全面把握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正确理解班导师工作特点,着力提升班导师队伍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班导师;工作思路

班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指导者和教育者。与辅导员不同,班导师教育和管理的学生不是以年级为单位,而是以班级为单位,因而他们对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整体情况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因此,班导师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否到位,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四年学习乃至今后一生成长和发展。本文将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高校班导师工作新思路作一探讨和分析。

一、准确认识学生的个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

(一)家庭背景

各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家庭富有或具有权势,有些家庭情况一般,而少部分家庭则比较贫穷,社会地位较低。虽然学生家庭背景与其思想实际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但从他们的家庭背景还是能或多或少看到学生思想观念的差异。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背景优越和极差这两端的学生,特别是后者。与家境优越的学生相比,家庭较差的学生极易在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是“经济上弱者”,而且更是“心理上弱者”。因此,班导师,不仅要重视这些学生的经济扶贫工作,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扶贫。

(二)个性特征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进入大学之前,家庭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强;而进入大学后,社会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大学生生活摆脱以往的应试学习,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空间。在广泛的社会交往过程(如校内师生、学生之间以及与校外的交往),学生自己的个性在受到他人或群体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他人。因此,班导师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一方面要注意周围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一些学生的消极个性对群体或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专业志向

实际上,许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其专业志向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学生的专业志愿是父母包办的,可能是自己填报专业时并不知专业的性质,也可能是填报的第一志愿没被录取,从而调剂到目前所学专业。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这些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始终存在一个专业认同的问题。因此,班导师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要尽早了解学生的专业志向,恰当地做好学生专业思想工作,以便使这些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学习状态。

二、全面把握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一)对一年级学生实施“适应性”教育

大学新生都是独生子女,大多第一次远距离离开父母,即便中学有住校经历,出于高考的考虑,父母也会及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因而大学伊始,他们往往缺乏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加之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落差,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迷茫情绪,产生不适应感觉。这就需要班导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像

父母关心孩子一样对同学进行深入的了解,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习方法。

(二)对二年级学生实施“巩固性”教育

大学二年级带有过渡性质,总体上看,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在生活上,大学生们将由适应大学生活阶段转向全面进行大学生生活阶段;在学习上,他们将由基础课程学习转向专业课程学习的阶段;在专业思想认同上,他们将由对专业的不熟悉和不认同,向熟悉和认同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班导师应要求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学习情况,寻找自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及时巩固先前的学习成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比较可行的自我发展规划。

(三)对三年级学生实施“提高性”教育

经过以上阶段的发展,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已经开始试图对自己未来发展取向加以明确,如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如继续深造,还面临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等等。因此,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对自我发展比较容易迷惑的一个时期。如何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前期学习成果,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并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成为这一时期班导师工作的首先任务。

(四)对四年级学生实施“发展性”教育

四年级是学生大学生生活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学生们各自的发展目标都基本明确,并努力地在实行自己的选择。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实施发展性教育是这一阶段班导师的工作重点。从总体上讲,班导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考研和就业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教育指导,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和深造奠定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四个方面虽有明显的阶段工作内容之分,但这不等于它们可以截然分开,实际上,有些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四年培养过程之中,因此,班导师在开展工作时,既要注意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要注意贯穿各个阶段的一般工作。

三、正确理解班导师工作特点,着力提升班导师队伍素质

(一)建设“年轻型”班导师

作为年轻的群体,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观念、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沟通方式。这种独特思想特征往往会与年老的教师形成代沟,从而人为地设置了许多沟通障碍。而消除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的种种障碍,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的首要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好的做法是由年轻教师承担班导师工作。班导师由年轻教师担任,在一定程度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便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交流。当然,年轻教师担任班导师也有不利之处,如不能像老教师那样富有经验,具有威望。因此,在注重班导师队伍年轻化的同时,还强调年轻的班导师多向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

(二)成为“知识型”班导师

由于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所以学生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作为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班导师,也应时刻牢记此条标准。只有当自己学识渊博,充满智慧时,学生才真正认可你,支持你,配合你的工作。因此,高校班导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学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知识型”班导师。

(三)打造“研究型”班导师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研究型”班导师,是班导师不仅将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当普通的行政工作去做,而且要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从理论的高度来概括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或成功经验。从工作实践来看,一名优秀的班导师不单单是“知识型”的班导师,更重要的是学会做“研究型”的班导师,即应将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作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来做。这就要求所有从事班导师工作的教师都要认真阅读和学习教育学方面的论著,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方法等问题,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塑造“人格型”班导师

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而作为班导师而言,他的权力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这就要求班导师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作用。在非权力影响中,班导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为此,高校班导师应当作到以下几点:(1)形成良好的心态。班导师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襟,能积极面对和应付各种压力和挫折。(2)培育高尚的情操。班导师应刚正不阿,清廉正直,能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3)培养探索的精神。班导师应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夏阳.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J].理论月刊,2005,(6).

上一篇:高校就业指导网站设计 下一篇:鲁西南地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状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