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动物恐怖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时间:2022-08-21 10:51:41

一例动物恐怖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395.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18-02

【摘要】目的:探讨动物恐怖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动物恐怖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系统脱敏法对一名患有动物恐怖症的来访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结果:咨询前SCL - 90 症状自评量表中某些因子分显示异常,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表现为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表现为轻度抑郁。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八次心理咨询后SCL - 90 症状自评量表中各项因子分、SAS和SDS标准分均表现为正常,来访者恐惧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系统脱敏法治疗动物恐怖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动物恐怖症;系统脱敏法;焦虑等级

A Case Report of Animal Phobia Consulting

LIU Jia1

(1.Hospital of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P. R.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animal horror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provide reference of animal phobia clinical treatment .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observation, interviews,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of a suffering animal phobia visitors case study. Results: consultation before SCL -90 in certain factor showed abnormal, SAS show mild anxiety; SDS show mild depression. Without using any auxiliary drug cases, through the eigh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fter SCL - 90 symptoms self rating scale of each factor, SAS and SDS were shown to be normal, visitors fear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animal terrorist clinical effect, suitable for generalization and use.

【Key words】 animal phobia;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anxiety level

恐惧症是一组以对某种特定物品、情境或活动产生过分的、不合理的恐惧,并伴有回避其所惧怕的对象或情境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1] 。动物恐惧症表现为对蛇、蜘蛛、兔子、猫、狗等的恐惧。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经反复练习,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逐渐脱敏[2] 。

本文主要采用系统脱敏法,对一名患有动物恐怖症的求助者进行个案实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 1 求助者张某,女,20岁,大二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内向、胆小敏感,缄默寡言。精神状态表现为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抑郁、有自知力、不善言辞。身体状态表现为一般情况良好。儿时曾经多次遭受过狗的侵袭,近日听说校园内出现一只疯狗,攻击人并咬伤人数达到十余人。从此,张某便不敢走出寝室,上课也没有办法走去教室,后来得知疯狗已经被打死,但仍然不敢走出寝室。虽然在寝室的生活能够正常吃饭、睡觉,但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十分痛苦。

1.2心理状态的评估 根据咨询过程中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对关于狗的任何事物都恐惧,出现回避行为,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并伴有心慌、气短、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但又无法控制,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心理测验结果:SCL-90[3] 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69分,其中抑郁症状2.1,焦虑症状2.9,恐怖症状3.4;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5 分,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4 分,轻度抑郁。

1.3诊断结果 动物恐怖性神经症(对狗的恐怖)。

1.4 诊断依据 求助者排除器质性疾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对狗的任何事物都恐惧,出现回避行为,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但又无法控制,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根据相关心理测验结果,基本可以诊断为动物恐惧症。

1.5咨询过程

1.5.1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1.5.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第2-7次)对求助者进行脱敏。首先教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并建构焦虑等级表,见表1。

在求助者示意进人放松状态后,提示其想象写在白纸上的“狗”的汉字,在求助者试想象到那个场景时,咨询师要求其停止想象,放松以对抗焦虑,至不再焦虑时,评估想象引起焦虑场景时焦虑增加了多少,求助者回答大约10分。咨询师要求其继续想象,在出现焦虑后再停下来,放松至不再感到焦虑。询问在想象该场景时焦虑增加了多少,求助者回答大约增加5分,放松然后再想象,到第三次时,焦虑增加值为0分。当想象的焦虑值为0分的时候,咨询师给求助者看一张真正的写着“狗”字的白纸,然后询问张某的焦虑分,直到焦虑值为0分位置,表示求助者可以克服第一个焦虑等级。

用同样的方法(想象与现实相结合)处理其余各个等级的焦虑,每个等级首先进行想象场景,克服后开始在现实中实施该场景。

求助者的心慌、气短、出汗、震颤的症状在脱敏的过程中时有出现,咨询师需要更加认真反复的为她做放松。

1.5.3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第8次)咨询师与求助者商讨决定咨询结束的时间并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充分肯定求助者在咨询这段期间所取得的进步并鼓励求助者在现实生活中自力更生。

2 结果

2.1 求助者自我评估认为自己不再害怕狗了,敢正视狗的存在。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了,情绪不再焦虑、抑郁。

2.2 咨询师的评定求助者的情绪开朗了,也不回避关于狗的话题。

2.3 心理测验咨询结束时做第二次心理测验。SCL-90:总分为135分,其中抑郁症状1.9,焦虑症状2,恐怖症状2,抑郁症状、恐怖、焦虑、因子分数较第一次测验明显下降。SAS:标准分44 分,SDS:标准分43分,标准分较第一次测验明显下降。

3结论

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情况,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然后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来访者动物恐惧症状(对狗恐怖)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说明系统脱敏法治疗动物恐怖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于普遍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奕冉,张会丽.催眠结合系统脱敏疗法治疗恐怖症1 例报告,中国校医,2008,22(6):714-715.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2-131.

[3]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5.

作者单位:300300 中国民航大学医院

上一篇: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15例 下一篇:冷冻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