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索

时间:2022-07-09 03:31:00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索

摘 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这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本文列举了设疑式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趣题导入法等7种不同的导入方法。针对不同的课例,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方式,使数学课变得丰富、有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83-0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象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因此精彩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是课堂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很重要,好的导入可以引着学生把接下来的新内容学习好,反之,就会影响到对新课的学习情绪,甚至影响到整个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成。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以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美妙的数学之旅,那么必将引发学生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这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经过探索和试验,总结出初中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二、类比导入法

很多知识之间都有相互联系,如果所讲授的新旧知识在结构和特征上有着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则可用旧知识类比的方法引入新知识。

例如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乘除法。都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乘除法相似。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趣题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

例如: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提出继续折10次、20次会有多厚?――有理数的乘方。也可以这样引入乘方运算,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如教师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用纸印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首先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迅速、准确无误地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激发出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后,借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

四、游戏导入法

有一个不透明的袋子,装有5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球,2个为白球,3个为红球,每一次摸出一个球,问摸到红球的概率。――概率。

五、利用旧知导入法

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这种导入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如新课标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最后定理的证明这一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复习时间大大缩短,保证新课质量.

六、故事导入法

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时,教师再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七、直观演示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前,利用直观、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教具和观看投影、录像、电脑动画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程的学习。

例如:三角形的相似。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物,激发其直观思维,引出新课题。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而出。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课例,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方式,使数学课变得丰富、有趣。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实施高效课堂,真正提高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浅谈设计学生作业的原则和方法 下一篇:科学评语对小学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