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时间:2022-07-09 02:15:19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在脱离学术型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找到发展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教育路子。为了和学术型教育撇清关系,在探索中实践先行,实践步伐远远快于理论。于是,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教育理论更多应是学术型教育的产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似乎并不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在这种误解下,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较为滞后。

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近年开始出现,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多集中在一些知名院校或研究所中。这些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专家,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优势。但作为高职教育的局外人,他们提出的观点更多是来自于国外高职办学经验的借鉴、国家政策的研究,而缺乏实证研究。很少有专家深入到高职院校,扎根在高职院校中踏踏实实做研究。

于是,局外专家们研究的切入点,更多是出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期待、高职教育的应然状态。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特定环境下的问题,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环境去解释这些问题,将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即使如此,局外研究者还是占据了高职教育理论的主流话语权,在全国开展职业院校教师的各类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笔者也有幸参加了几次,只可惜这些理论和高职教育的本然状态相距甚远,无法很好应用于实践。作为高等教育中发展较晚的一种类型,它更需要经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

与此同时,来自高职院校的研究者,大多由于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而较少参与到这些理论研究中。在高职院校内部也会有这样一种观点: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从事应用型研究,和企业一起从事横向的研究。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值得提倡的。但高职院校是否需要从事理论研究?这个答案也是肯定的。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不多,但肯定会是有的。目前高职院校早已经停下了奔跑的姿态,开始放慢脚步,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现阶段,应该到了职业教育理论大发展的时期了。

局外研究者出于高职教育应然状态的研究,必然和高职的现实状态脱节,这如何对高职的教育教学发挥出真正的指导作用?未经过实践证明、未经过实践修正的理论研究,将一直停留在理论层次,无法应用于高职教育的实际。由此,高职教育需要拥有体现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理论。而这些来自高职教育内部的理论研究还是空白,他们的话语权不是被别人剥夺了,而是自己放弃了。

我们期待来自高职院校内部的人能尽快觉醒,提升理论素养,以局内人身份去从事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也期待来自局外的研究者,能扎根到职业院校中,建构起能真正应用于实践的职业教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职业教育理论发展的春天。

上一篇: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体会课堂的快乐感觉 下一篇:高校入学教育要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