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进行英语文本教学

时间:2022-07-09 12:42:43

立足儿童进行英语文本教学

教学立足儿童是普天下孩子们向家长和教育者发出的真诚呼唤。英语教学不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分数,考上一个好大学,不仅是要让孩子承受学习之苦,更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如他们对文化差异的好奇,对交流的乐趣,对真实语言环境的快乐体验,对英语语篇的理解与内化,对点滴进步的成功喜悦,等等。所以进行英语语篇教学时,我们要立足儿童,对内容略作铺垫,注重学生对语篇的感悟与感知,对难点进行分层教学。下面几节课例都给我们从儿童立场出发进行语篇教学做出了很好的提示。

一、创设真实情境,重视儿童语篇能力的培养。

【教学案例1】

阅读前:自由对话,教师呈现“My name is...I’m from...I speak...I like...”让学生自由操练。

阅读中:

1.旁白自读,教学visitor。让学生猜猜“What do the children in the English club ask him?”学生猜了很多问题,是让其在黑板上写出这些问题,如“Where are you from?What’s your job?”

2.将Mr Smith的个人信息录成一段话,让学生试着回答黑板上的问题,讨论答案,完成Name Card。

3.看动画,提出问题:“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Are they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4.读课文,讨论Who are they?在读课文之前,先读读这些句子,学习其中的生词。

阅读后:

1.讨论:如果想了解一个陌生人,可问哪些问题?

2.A guessing game.一个学生拿起一个著名人物的图片,其他人提问:“Is it a boy or a girl?What does he say?Where’s he from?”猜猜这个人物是谁。

从儿童立场出发,给学生适度的空间任其探索,任其发现,不急不慢,不怕学生出错,让学生练习好了再展示;让学生充分扩散思维,运用所学,用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在解读语篇的过程中学习生词。

二、重视儿童认知规律,文本解读有梯度。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能正确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词,其原因在于儿童认知习惯于对熟悉事物的感知,还不能打破已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新事物,接受新信息,构建更高层次的认知。所以我们要遵循孩子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教学案例2】

1.在黑板上画一座小山,用两顶帐篷分别代表男女生,男女生分组从山脚向上爬,看哪组最快到达山顶,教学hill,camping trip。

2.T:Do you want to have a camping trip?S:Yes!

T:What do you have for a camping trip?S:I have...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物品或图片教学stove,blanket,telescope,tin-opener,师生操练“What do you have?I have...”

3.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What do they have”给学生各种物品,让他们来挑选课文中的孩子们都有哪些物品。

4.Read and find“...has...”先只呈现答句,让学生从书上找出问句并板书,加上韵律巩固。

4.T:Where are the children and their teachers having a camping trip?通过“What are they doing?”学习旁白。

5.Choose a place to have a camping trip and talk about what you have.(从Hong Mei park到Yang Cheng Park\Wen Bi Tower任选一个地方去野营,仿照A对话,给学生很多物品进行选择。)

对于我们来说,设计教学的每一步时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这些设计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从而有梯度地解读文本。

三、文本解读合情有合理,让儿童尽情享受语言魅力。

平常我们欣赏语文老师引领孩子们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体会着语言文字怎样把人的情与合理在作品中呈现出来。与之相比,小学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说了些什么”很难深入到“怎么样说”的层面,那么英语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能不能再深入一点呢?

【教学案例3】

阅读之前:用路标先从“turn left/right/go along this street/at the …crossing”教起,然后教指路的句型。

阅读过程中:

1.呈现课文中Mr Smith的信息“Nan Jing ”“Australia”,让学生用这两个词来说说“Mr Smith”引出课文旁白。

2.Watch and Answer:“Where does Mr Smith want to visit?”

3.学生根据教师制作的地图,听课文画出去The History Museum和 The post office的路线。

4.朗读课文,找出杨玲如何指路,如何问路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一些新知。

5.角色朗读。

阅读之后:将教室做成一个迷你城市,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指路、问路的对话。

从这位老师对课文的解读方式可以看出,他是先让孩子们知道“怎么指路”到课文中的人“去哪儿”再到课文中的人是“如何指路,如何问路”。虽然这样几步很简单,但是每一个设计的环节都是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与他们展开课文的理解和学习。对于长句,老师这样分段教,孩子觉得浅显易学。在这一系列富有逻辑性的思想指导下,学生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快乐,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

上一篇:否定表肯定日语表达的使用情况考察 下一篇: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