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7-08 10:52:36

品德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多年从事品德课教学中,笔者深深感觉到,小学思想教育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在集体中关心他人,在活动中不知道奉献和谦让。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会使小学品德教育起不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笔者认为,现代小学品德教学必须要积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品德课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本文简单论述了如何在小学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一二年级品德教材加强了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的教育部分,三到五年级增加了关乎帮助灾区的人民和贫困家庭的教育,加强关爱他人。在品德教材中的行为内容和教学要求还加入了“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老师交流意见”“不自卑,要自信”等内容。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中,有很多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仔细钻研教材,找好准确的切入点,一步一步的对孩子耐心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

虽然小学品德的课程有相对的开放性,但是其实也是有教材的,也有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要围绕着教材。举个例子,在对交通规则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站在司机、行人和交警的角度思考,并说出自己会怎么做,同时希望别人怎么做。同理,不乱扔垃圾也可以站在清洁阿姨的角度去思考。

笔者曾经给学生上过这样一堂课。首先,笔者给他们布置了角色扮演的任务,让一批同学选择充满正能量的人物,而另一批同学就按照平时所见到的、自己认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情景去表现,然后再呼唤角色表演。笔者就在教室最后面看着他们表演,然后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两种身份的看法和见解,帮助他们去分析问题。他们的回答超出了笔者的预想,都对自己扮演的反面角色充满了厌恶和排斥,对自己所扮演的正面角色,充满了自豪感,感觉到做一个正能量的人非常幸福。这么做原来会有出乎预料的效果。这说明只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品德教学也会充满情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动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教学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师的课程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否践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索、实践、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老师如能在第一节品德课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笔者需要非常重视、并且认真的上好第一课,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一名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产生很多无法排解的苦恼,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困难,引导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并不是自己不想学,是周遭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如父母吵架,小伙伴闹矛盾等等,教师就要发挥作用了,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来一个心灵的交谈。在交谈时,教师记住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出心里的阴霾。在生活中,教师要做到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互樱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学生内心真正的了解,也才能真正的走近学生的心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就是把心理健康理论具体化,对这个问题深究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在谈到渗透的时候只需要做到将两者联系起来就行了。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将品德的内容带进去,让学生可以更具体、更明确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把正直规划到心理健康类,而品德就是告诉学生如何算正直,不骗、不偷、不抢,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培育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笔者在品德课教学中,格外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笔者会给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机会,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带他们去春游,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将课堂带进生活。通过学到的知识,并运用知识不断的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和发现问题,有利于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品德教育是塑造一个学生健全人格和美好心灵的重要课程。作为小学品德教师,要细心和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小学品德教学要和健康教育紧密融合,从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在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面对新的教学难题。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跟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研究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现代小学品德课程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上一篇:“罚”是为了“不罚” 下一篇:不容回避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