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08 10:31:41

大连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现状及其行为习惯。方法:对参加大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发出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51份。其中男性136人(90.1%),女性15人(9.9%)。近期(7d以内)调查中92.2%的患者并未存在漏服,但在既往史调查中发现有多半数患者曾经存在漏服。感染后有性生活的为67.4%,58.3%与配偶每次都会使用安全套,与其他性伴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87.0%。被调查人群感染后至今有性接触的在不同性别上有统计学意义(x2=7.06,P

[关键词]艾滋病;HIV感染;行为习惯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使人体免疫功能丧失,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因此病死率较高,且疫情逐年呈上升态势。随着全球艾滋病流行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如何防治艾滋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所关注的焦点。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理想的治疗药物。当下最有效的防范措施为行为干预,要避免高危行为同时又不损害艾滋病人的自尊心。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通过直接接触HIV携带者体液,HIV进入血液而感染艾滋病。因此,分析艾滋病人行为习惯从而避免高危行为,对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作为旅游城市,对外联系频繁,人群流动性大,艾滋病疫情逐年呈上升态势。为全面了解大连市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现状及其行为习惯,对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新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共9个区正在治疗的HIV感染者及病人进行艾滋病现状、行为的相关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大连市传染病疫情网下载截止2012年6月底大连市正在治疗的HIV感染者及病人(本人均知情)的信息。按照所在辖区分层,分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新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9层(其中高新园区、长兴岛、长海县由于在治病人少而忽略不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50%的比例分别从各层抽取调查对象,共抽取调查对象200人。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大连市各辖区随机抽取200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给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情况、就医情况、性生活情况等。收集问卷,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份录入核查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回收问卷数185份,问卷回收率92.5%,其中无效问卷为34份,有效问卷151份,问卷有效率81.6%。

2.1人口学特征

在调查的151人中,男性136人(90.1%),女性15人(9.9%)。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3岁,平均年龄(50.52±12.68)岁。30岁以下有50人(33.1%),30-39岁的有38人(25.1%),40-49岁的有30人(19.8%),50岁以上的有33人(21.8%)。婚姻状况为未婚81人(53.6%),在婚44人(29.1%),离异26人,其中感染前离婚17人,感染后5人,共占17.2%。居住地情况为市内五区113人(74.8%);本市农村10人(6.6%);本市除市内五区外的县城28人,占18.5%。

2.2就医情况

2.2.1就医习惯 由调查可知,若患者身感不适,在3个月内有不适感觉的共55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就医的有15人(24.3%),就医的有40人(72.7%)。对于自身病情有一定了解(知道最近一次CD4检测数值)的人有118人(83.1%)。认为定期检测有作用的人有125人(86.5%)。

2.2.2服药习惯 由调查可知,69.4%患者知道何时服药,56.4%的人未开始服用抗病毒药。最近7天服用抗病毒药的情况比较乐观,92.2%的患者并未存在漏服。然而在服药的既往史调查中,发现有102人曾经存在自主停药或漏服的情况,占总人数的67.6%。

3.性生活情况

3.1被调查者个人性生活情况

由调查可知,83.0%艾滋病病人认为有防护措施可以有性生活,无防护措施不可以;感染后有性生活的为67.4%;与配偶使用安全套频率:58.3%每次都用;有其他性伴的23人中,与其他性伴使用安全套频率为87.0%。患者获得安全套方式:21.2%药店,42.4%在疾控中心及居委会。见表1。

3.1.1不同情况人群感染后至今的性接触情况的比较 经x2检验可知,被调查人群感染后至今有性接触的在不同性别及文化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及婚姻状况上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1.2不同情况人群与配偶之间性生活有变化的比较 经x2检验,与配偶间性生活有变化的行为习惯在不同性别(x2=0.07,P=1.00)、年龄(x2=2.10,P=0.23)、文化程度(x2=0.39,P=0.56)、婚姻状况(x2=0.19,P=0.75)上均无统计学意义。

3.1.3不同情况人群最近半年与配偶使用安全套情况的比较

经x2检验可知,与配偶之间性生活是否使用安全套在不同性别(x2=0.98,P=0.37)、不同年龄(x2=4.10,P=0.05)、不同文化程度(x2=1.43,P=0.32)及婚姻状况上(x2=0.73,P=0.63)均无统计学意义。

经x2检验发现,最近半年,和配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在性别(x2=3.16,P=0.10)、年龄(x2=0.38,P=0.72)、文化程度(x2=1.24,P=0.31)及婚姻状况(x2=0.39,P=0.73)上均无统计学意义。

3.2被调查人群配偶状况分析

被调查人群中配偶定期检测的占57.1%,配偶不定期检测占42.9%;配偶感染占27.1%,配偶没有感染占72.9%;觉得与配偶发生有必要使用安全套的占77.3%,没必要的占22.7%;有子女的占80.4%,没有子女的占19.6%;配偶有生育意向占6.8%,没有生育意向占93.2%。

3.3被调查人群临时性伴情况分析

经调查可知,临时性伴中非商业性质的占87.0%。性伴来源中有65.2%为网友,30.4%为朋友,4.4%为驴友。91.3%的临时性伴并不知晓患者的病情。

3.4被调查人群同性(MSM)情况分析

在调查人群中,有两个以上同性性伴的占41.7%,单一性伴的有30.2%,无同性性伴的有28.3%。有固定同性性伴的占50.5%,不固定的占49.5%;行为发生率19.6%,且发生5次及以上占40.9%。见表3。

3.5被调查人群中男性性工作者(MB)情况分析

由调查可知,被调查人群中做MB时间6个月及以下占37.5%,1年占25.0%,2年及以上37.5%,目前每天的性伴数目1个的占57.1%,3个以上占42.9%。有行为62.5%,无行为37.5%。曾经在外地发生过性关系占16.7%,未在外地发生过性关系83.3%。被调查MB人群担心感染后从事商业会传染给他人。

4.讨论

4.1人口学特征

经调查显示,男性仍为主要的艾滋病患者,且MSM人群占被调查男性的80.1%,男男同性传播应该成为艾滋病管理者预防艾滋病传播重点控制的对象。流动人口与艾滋病传染相关联后,更加大了管控的难度。在人口构成中,青年(20~39岁)所占比例最大,可能与该类人群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性观念较为开放,缺乏自制能力有关。未婚患者所占比重较大,这部分青年常感孤单,且不受家庭婚姻的限制。政府及红十字会应加大对艾滋病宣传的社会公益性投入,如:报刊、宣传单、免费的HIV病毒检测、免费的等。

4.2就医情况

4.2.1就医习惯 由调查可知,若患者身感不适,在3个月内有不适感觉去医院求助医生的占72.7%,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了解(知道最近一次CD4检测数值)的占83.1%。认为定期检测有作用的占88.7%。说明大部分患者对于自身病情比较关心,并且清楚自身病情,清楚治疗过程,对于治疗效果态度积极,怀着积极地心态看待将来的生活。应继续推进艾滋病治疗的发展,包括人文关怀,反对歧视,继续研发针对HIV的有效疫苗。

4.2.2服药习惯 本次调查发现仍有56.4%的人未开始服用抗病毒药,表明患者对治疗效果并不完全信任或对现在未引起明显症状的疾病漠不关心,应树立患者对于治疗前景的积极心态。最近7d服用抗病毒药的情况比较乐观,92.2%的患者并未存在漏服。然而在服药的既往史调查中,发现多于半数的患者曾经存在自主停药或漏服的情况,占总人数的67.6%。对于自主停服的患者,可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同时将副反应降至最小,防止患者由于疼痛或者其他不适对药物治疗产生抵触心理。

4.3性生活情况

4.3.1个人性生活情况 大部分患者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清晰的认识,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于艾滋病不了解,因此产生压抑甚至恐惧心理,对这部分患者应予以鼓励和安慰,尽早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有42.4%的患者在疾控中心及居委会获得安全套,在获得途径中比例最高,说明疾控中心与居委会的预防及干预工作卓有成效。被调查人群感染后至今有性接触的在不同性别上有统计学意义(x2=7.06,P

4.3.2配偶情况 被调查人群中配偶期检测的占57.1%,配偶感染占27.1%,觉得与配偶发生有必要使用安全套的占77.3%,说明在性生活中采取防护及隔离措施确有必要。

4.3.3临时性伴 临时性伴由于其隐秘性,容易成为潜在的感染者或被感染者,双方在不知晓对方是否患病的情况下较易发生HIV病毒的传播和感染。经调查可知,临时性伴中非商业性质的占87.0%。性伴来源中有65.2%为网友,91.3%的临时性伴并不知晓患者的病情。因此应指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树立拼搏精神,勤勉立业而不沉沦于声色酒肉。

4.3.4 MSM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有2个以上同性性伴的占41.7%,可知MSM人群仍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有固定同性性伴的占50.5%;行为发生率80.4%,且发生5次及以上占40.9%。不固定性伴及行为均是需要干预的高危风险行为。这一人群以性需求为第一需要的偶然比例较高,更多在公共浴室发生过无保护性,为获得心理的自我安慰,更愿意闹鞴凵厦つ肯嘈判园槎与之发生无保护,从而将自身置于HIV的感染风险中。Golub和Hoyt的调查发现,沮丧症状与男男者发生无保护性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这部分人群不仅在艾滋病患者中比例最高,而且在男性患者中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强对MSM人群的行为干预已经刻不容缓。可以采取以点带面,采取同伴教育方式。彼此之间易于建立信任关系,更容易渗透进入此群体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

4.3.5 MB情况 被调查MB人群中做MB时间6个月及以下占37.5%,1年占25%,2年及以上37.5%,说明此现象令行不止。MB人群隐蔽性强,综合素质低,性活动频率高,安全套使用频率低,艾滋病知识匮乏。多性伴及行为普遍存在。国外有研究表明MB人群因高危行为较其他MSM人群更容易感染HIV。普及HIV传播途径常识,强调隔离防护措施对病毒传播的阻断作用,鼓励正常的性生活,反对多性伴及的高风险行为。虽然普通宣传方式效果有限,但应避免恐吓式宣传,取得信任,采取同伴教育的方式,鼓励其早日回归正常社会。

5.结论

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慌、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关怀和感情支持,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另外,MSM人群受社会和自身认同的局限,隐蔽性高流动性强,使得干预措施难以覆盖到所有调查人群,从而造成对该类人群的干预效果评价出现一定的偏差,值得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手术流产可行性的对照研究 下一篇:按图索骥:图解环境问题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