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7-08 09:26:15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以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本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发生率为0.4%,在本次调查分析的40例患者中,有29例为产后出血患者,8例产前出血,2例因流产出血以及1例死亡。40例患者中初产者9例,经产者31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结局有33例保留子宫,5例行子宫切除手术,2例因产后的大出血以及脏器衰竭而死。结论:为了防止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保证产妇以及胎儿的人身安全,医生必须密切注意产妇的各种临床表现,提升自身的手术水平,尽可能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找出产科出血性休克出现的主要诱因,并根据主要诱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抢救措施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产后; 出血性休克; 主要因素; 治疗体会

出血性休克是目前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症,患者往往会因为产前或是前后的大量出血,进而导致机体内有效循环的血量急剧减少,身体外周的循环衰竭,机体组织的灌流量下降,引起机体组织的内部含氧量减少甚至酸中毒,最终会使得患者因为体内多种器官的功能发生衰竭进而导致死亡[1]。为了降低临床上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医生应该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一旦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本次研究,笔者就通过对40例出血性休克产妇的治疗来分析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以及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的对象均为本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30±2.2)岁。40例患者中初产者9例,经产者31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得出患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常见类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发生率为0.4%,在本次调查分析的40例患者中,有29例为产后出血,8例产前出血,2例因流产出血以及1例死亡。40例患者中初产者9例,经产者31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结局有33例保留子宫,6例行子宫切除手术,1例因为产后的大出血以及脏器衰竭而死。产科出血性休克与患者年龄的关系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31岁以上年龄组的患者与其他组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表2可以看出,经产组患者与初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通过对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的回顾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因素:产妇的年龄过大或是太小,并不在最佳的生育年龄;产妇是经产妇,宫缩能力严重降低;患者患有障碍性凝血(任何一种凝血功能的障碍,不论是继发性的凝血功能障碍或是原发性的凝血功能障碍,都会使得产妇在产后出现大量的出血。如再生性的贫血、死胎、羊水栓塞以及胎盘早剥等都会导致DIC进而引起患者的产后子宫大出血)[2],其他如主治医生并没有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而使得产妇发生出血过多而引发休克。

3.2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急救措施 当临床上有产妇发生产科出血性休克时,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积极的抢救。首先应该诊断出产妇出血的主要诱因,并且尽可能地消除出血因素,同时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其次,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给患者补充足量的血容量。此外,还应加强对治疗中产妇的观察,预防DIC以及羊水栓塞等不良状况的出现[3]。一旦患者因为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而必须要切除子宫时,医生不能做过多的犹豫,但是在原则上应该为患者的预后着想,尽可能地为患者保留子宫。

3.3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出血性休克是目前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症,患者往往会因为产前或是前后的大量出血,进而导致机体内有效循环的血量急剧减少,身体外周的循环衰竭,机体组织的灌流量下降,引起机体组织的内部含氧量减少甚至酸中毒,最终会使得患者因为机内的多种器官的功能发生衰竭进而导致死亡[4]。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与其他科的休克历程大体上相一致,但是又有其临床特点:产妇的年龄对出血性休克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经产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初产患者显著较高。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十分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性休克。

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的重点应该主要放在找出出血因素并尽快消除出血因素,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注意控制出血状况[5]。在患者休克的早期应该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治疗应该主要是补充电解质溶液。输血是抢救产科出血性患者的最为主要的手段,对于患者的输血应该明确具体指征,对于失血量在500 ml以内或者是在机体总血量的10%以内的患者,可由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来补充;对于失血量在机体总血量的10%~20%以内的患者,在输入生理盐水的同时应该注意备血;对于失血量在1000 ml以上的患者应该为患者及时补充血液。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休克的初期阶段,机体内部的代谢并未发生改变,如果抓住这个时机给患者的体内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溶液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保证机体组织的灌注,就可能避免患者发生休克。对于经产患者宫缩能力较低的治疗,临床上首先应该使用宫缩剂并配合适当的子宫按摩。经过以上治疗如若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对患者采取子宫血管缝扎术,对于必须切除子宫的患者则应实施子宫切除手术。本次研究的治疗结局有33例患者保留子宫,5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1例患者因为产后的大出血以及脏器衰竭而死。总之,为了防止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保证产妇以及胎儿的人身安全,医生必须要密切注意产妇的各种临床表现,提升自身的手术水平,尽可能地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找出产科出血性休克出现的主要诱因,并根据主要诱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抢救措施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夏勇,张月香,石光.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3):212-213.

[2] 柳艳红.产后出血的诊治及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91-192.

[3] 吴耀建,曾岚,王文峰,等.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351.

[4] 蒋荣成,吕志诚.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6):432.

[5] Yang Cheng-ming,Li Gu-zeng, Ji Yang. Basic blood transfusion [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1:453.

[6] 李春红.产后出血120例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5):827.

[7] Liang Qing.10 years postpartum hemorrhage occurrence analysis[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1999, 24(10): 622.

[8] Li Shu-xian,Hu Yong-fang.Clinical analysis of 131 cases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J].Journal of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1997,25(2):168.

[9] Zhou qi,Zhang Wen-min,Li Hong.Hysterectomy to treat obstetric hemorrhage 5 l case analysis[J].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1,23(3):149.

[10] 刘颖.6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急救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9(12):25.

上一篇:金龙胶囊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评价 下一篇: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