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师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10:37:44

产科医师工作总结

产科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自年月踏上工作岗位,转眼间,我已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走过了四年,如今我是一名妇产科住院医师,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在过去的四年中,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在生育宝宝过程中,或多或少耽误了很多宝贵的工作时间,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锻炼机会。现在,我已结束了这一特殊时期,再次斗志昂扬的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为了弥补两年来落下的功课,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学科,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作为一名妇产科住院医师,为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医院为我们提供了通过网络和电子书刊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的学习平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可以及时为自己充电。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写下读书笔记,既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自己工作学习的经验总结,积累大量的知识瑰宝。平时也经常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积极参加院科组织的学术讲座和疑难病历讨论,经常复习所学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拓展了知识面。在我院争创三级医院的进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位纯西医的本科生,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必须从现在起投入到中医的学习中去,只有掌握了中医的辨病辨质,结合于西医的诊疗方法,才能成为一名今后被病人接受的中医院医生。所以一是自我学习,二是抓住“西学中”研究生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在临床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妇科门诊,每天的就诊人数都非常之多,我主动放弃每天一小时哺乳时间,认真接诊每一位患者,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顺利完成了五个月的妇科门诊工作。在人流室和治疗室,同样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特别是在中午下班时,面对病人焦急的眼神,宁可少休息几分钟,也要给她们做完检查治疗。现在,我在产科工作,对于经历过孕妇、产妇这一角色的我来说,现在的我,更能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位孕妇产妇考虑,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去给于她们更多一份关心和照顾。作为一名妇产科医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病情复杂和急诊的患者,如果不能仔细的分析和没有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感,很有可能漏诊和误诊,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通过诊治一些疑难危重病人,一方面丰富了我的临床经验,提高了应对疑难危重患者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确诊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积累,已能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现在社会,是个法制年代,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处处以“法”来约束自己。随着人民对健康期望值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在各级医院已比较常见。今年以来,院部及医务科多次组织学习了《病历书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目的是为了规范我们的医疗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大部分纠纷的起因还是我们医务人员工作做得不到位,与患者沟通不完善所致。这一年来,我严格按照院科两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处处以卫生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医疗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严格执行病情告知义务,及时规范完成各种医疗文书,有效地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年,在院团委书记的推荐下,我担任起了妇产儿团支部书记一职,平日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各项工作号召,带领青年朋友参加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回首全年,总的感觉是忙与累,但我觉得很充实。一年的工作学习,使自己成长了不少,今后的路需要自己一步一脚印坚实的走下去,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

产科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自年月踏上工作岗位,转眼间,我已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走过了四年,如今我是一名妇产科住院医师,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在过去的四年中,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在生育宝宝过程中,或多或少耽误了很多宝贵的工作时间,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锻炼机会。现在,我已结束了这一特殊时期,再次斗志昂扬的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为了弥补两年来落下的功课,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学科,面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作为一名妇产科住院医师,为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医院为我们提供了通过网络和电子书刊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的学习平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可以及时为自己充电。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写下读书笔记,既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自己工作学习的经验总结,积累大量的知识瑰宝。平时也经常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积极参加院科组织的学术讲座和疑难病历讨论,经常复习所学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拓展了知识面。在我院争创三级医院的进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位纯西医的本科生,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必须从现在起投入到中医的学习中去,只有掌握了中医的辨病辨质,结合于西医的诊疗方法,才能成为一名今后被病人接受的中医院医生。所以一是自我学习,二是抓住“西学中”研究生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在临床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妇科门诊,每天的就诊人数都非常之多,我主动放弃每天一小时哺乳时间,认真接诊每一位患者,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顺利完成了五个月的妇科门诊工作。在人流室和治疗室,同样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特别是在中午下班时,面对病人焦急的眼神,宁可少休息几分钟,也要给她们做完检查治疗。现在,我在产科工作,对于经历过孕妇、产妇这一角色的我来说,现在的我,更能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位孕妇产妇考虑,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去给于她们更多一份关心和照顾。作为一名妇产科医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病情复杂和急诊的患者,如果不能仔细的分析和没有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感,很有可能漏诊和误诊,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通过诊治一些疑难危重病人,一方面丰富了我的临床经验,提高了应对疑难危重患者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确诊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积累,已能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现在社会,是个法制年代,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处处以“法”来约束自己。随着人民对健康期望值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在各级医院已比较常见。今年以来,院部及医务科多次组织学习了《病历书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目的是为了规范我们的医疗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大部分纠纷的起因还是我们医务人员工作做得不到位,与患者沟通不完善所致。这一年来,我严格按照院科两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处处以卫生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医疗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严格执行病情告知义务,及时规范完成各种医疗文书,有效地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产科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妊娠结局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常规建档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产前检查及营养宣教,观察组患者行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各妊娠结局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72.50%、剖宫产率27.50%,巨大儿率0.83%、低体重儿率1.67%,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kg率11.67%、并发症发生率11.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53.33%、46.67%、4.17%、5.83%、29.17%、26.67%,组间以上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孕期营养能够减少巨大儿和低体重儿的产生,减少孕期孕妇体重增长过多,降低剖宫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孕期营养; 妊娠结局;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88-01

妇女孕期营养状况与孕妇健康及胎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关系,如孕期营养不均衡会导致孕妇出现贫血、羊水过少、妊高症、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亦会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情况发生[1]。现就我院在孕妇围产期应用孕期营养指导的临床工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常规建档孕妇240例,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27.44±3.19)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为(1.78±0.89)次,产次为0~3次,平均产次为(1.23±0.33)次,身高平均为(156.34±3.22)cm,孕前体重平均为(52.28±3.67)kg,其中经产妇95例,初产妇145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孕次、产次、身高、体重等)间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建档时无异常发现,胎儿正常,孕妇怀孕期间无感冒等疾病发生;由同一主治医师领导小组接产;无严重心、肝、肾、肺等器官疾病;无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精神病或家族精神病史;同意参与此项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宣教,给予孕妇“十大健康食品”、“十大垃圾食品”、“食物相生相克”图谱各1张,《孕妇营养专家谈》1本。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孕妇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孕妇孕期营养指导2,详细记录孕妇每日食谱及工作、运动活动量,由营养师联合产科医师根据孕妇体重、工作量、运动活动量及孕妇日常饮食记录表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并详细计算出其日蛋白质、矿物质、热量、脂肪等摄入量,依据国家营养学会推荐的孕妇营养摄入标准对孕妇饮食进行相应指导,并同患者共同制定日常饮食食谱,监督并督促其严格按照饮食食谱进行日常饮食。

1.3.3 观察指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巨大儿、低体重儿、孕期体重增加过重、并发症发生率

1.3.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40例孕妇均安全分娩,无死亡病例。对照组120例孕妇经阴道分娩64例、剖宫产56,产出巨大儿5例、低体重儿7例,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kg 35例,观察组120例孕妇经阴道分娩87例、剖宫产33例,产出巨大儿1例、低体重儿2例,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kg 14例,两组孕妇以上指标差异均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共出现32例并发症,其中贫血2例、羊水异常5例、产后出血1例、胎儿窘迫4例、新生儿窒息2例、妊娠高血压8例、妊娠糖尿病7例、其他3例,观察组孕妇共出现14例并发症,其中产后出血2例、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窒息3例、妊娠高血压3例、妊娠糖尿病3例、其他1例,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孕妇身体随着妊娠期的进展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孕期营养对于孕妇及胎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此时营养不足或过剩,均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孕妇的身体监看及胎儿的生长发育3。在本研究中,经孕期营养指导的观察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18kg以上者仅1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35例,且其巨大儿发生率0.83%及低体重儿发生率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7%、5.83%,说明孕期营养能够明显减低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减少孕妇体重过度增长机率。同时,观察组妊高症、贫血、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其剖宫产率易27.50%亦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说明孕期营养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胎儿产出质量。

良好的孕期营养不仅能够改善孕妇营养状态,提高孕妇机体免疫力,为分娩、产后哺乳、育儿等做好准备4,而且能够减少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增加阴道分娩比例,降低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佳琦. 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J]. 中国医疗前沿, 2011,06(6):70-71.

[2] 国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J]. 营养学报,2008,30(1):6-9.

[3] 夏芳莲, 罗江洪, 刘小华. 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12):478.

[4] 于晓娟. 孕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609-1614.

[5] 贺秀芳, 崔改英, 赵月芝. 个性化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10(6):520-521.

[6] 李霞, 于湄, 朱红莉. 个体化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08(7):56-57.

[7] 韩雪莹. 孕期个性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1,17(10):97.

产科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妊娠期 铁 叶酸 维生素D 复合维生素 合理补充

中图分类号:R714.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6-0003-05

The rational supplement of trace elements and vitamins in pregnancy

QIAO Ping, YING Hao

( First Maternity And Infant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Pregnancy is the women’s special physiological period and needs more nutrients, especially trace elements and vitamins. In this special period, trace elements and vitam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tabolism, biosynthesi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cells and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health of pregnant women, and the fetal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how to reasonably supplement trace elements and vitamins in the pregnant period in order to guide the women to rationally use nutrients.

KEY WORDS pregnancy; Fe; folic acid; vitamin D; multi-vitamins; rational supplement

妊娠是妇女特殊的生理时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这一特殊时期对人体的细胞代谢、生物合成及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下面就孕期如何合理运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作一综述。

1 铁元素的缺乏和补充

铁元素是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酶的活性、激素的合成、激素作用的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铁元素的缺乏对母亲与胎儿均有很大的危害。对孕妇来说,孕妇贫血时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低,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分娩时贫血孕妇的出血量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因耐受性下降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对胎儿来说,危害同样严重,Henriette[1]报道:孕早或孕中期铁缺乏会减缓胚胎生长、心脏扩大并延缓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孕晚期铁缺乏对胎儿的危害主要是早产、低体重儿以及对胎儿神经系统的损害,另外,孕妇缺铁致子代认知、运动和情感交流方面的障碍已有很多报道,若孕期铁缺乏延续至哺乳期,导致对大脑的伤害可以持续很久甚至到成年期,而且并不能因以后的补铁治疗而得到恢复,可见铁缺乏的严重性。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我国孕妇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2.6%、19.1%。随着孕期的增加,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孕早期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9%、9.6%;孕中期为38.8%、19.8%;孕晚期为51.6%、33.8%,证明作为发展中国家,孕妇缺铁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胎儿发育过程中胎儿生长及胎盘发育需铁约250~300 mg。妊娠期血容量增加约1 300 ml,如果以含铁5 mg/ml计算,则因血容量增加需铁约650~750 mg,因而孕妇需铁约1 000 mg[3]。

发生缺铁性贫血时,机体会动用贮存的铁,待贮存的铁耗尽后,是红细胞生成缺铁期,之后才表现出贫血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变,若等实验室检查出贫血时缺铁就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在备孕期及孕早期应重视铁元素的摄取,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鸡蛋等,仍不能满足孕妇的完全需要,可在孕中期后(一般为孕20周后)补充铁剂。在实施补铁之前需要对体内铁状态进行评价,根据一定的指标判定是否需要补铁。以孕早期铁蛋白含量作为判断依据,低于30 μg/L则需要补铁,反之则不需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曾在2011年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4]建议:在孕14周到19周初诊建卡时进行监测,如血红蛋白

孕期是否要进行常规预防性补铁以及补铁安全剂量的确定一直是争论的热点。对于体内本身不缺铁的孕妇来说,补铁可能会造成体内铁过量。铁在人体内呈封闭式循环,铁贮存负荷过大,转运机制会完全饱和,导致铁运输过程中的失能。这种形式的铁很容易被薄壁组织器官吸收,而铁是第一线的致氧化剂,可导致游离基因对组织的损伤,影响孕妇和胎儿对其他微量元素如锌的吸收,还会使孕妇血液黏度增加、患色素沉着的几率增大,对母亲和胎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5]。在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铁过量疾病便是地中海贫血或者称为重型遗传性贫血,对这类临床病例,补铁反而会使病情更加严重,故而因避免盲目补铁。铁过负荷还可导致各种临床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虽然两者的联系还不十分明确,但铁过负荷对机体损害的重要性应值得高度重视[6-8]。

2 叶酸的缺乏和补充

叶酸是一类水溶性的维生素,参与氨基酸和核酸的新陈代谢。近年来,孕期补充叶酸的重要性已被人群广泛接受。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叶酸缺乏可导致胚胎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 NTD)及先天性心脏畸形[9]。叶酸在胎盘乃至全身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减少发展为子痫前期的风险[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补充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可减少子痫前期的患病风险。Manizheh等[11]在伊朗进行了一项单盲临床试验发现整个孕期补充叶酸,不仅可消除高血压,且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体内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成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的患病风险,也是引起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9]。

饮食有助于改善孕妇体内的叶酸水平,叶酸常见于深色蔬菜和水果中,如菠菜、西兰花、鹰嘴豆、橘子和草莓等,动物肝肾、鸡蛋、豆类、坚果类也富含叶酸。但妊娠妇女由于需求量增多,故叶酸不足的情况仍较为严重,孕前3个月至孕期3个月补充叶酸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叶酸补充的具体方法建议在妊娠前3个月开始,服用持续到妊娠期3个月,叶酸增补剂围妊娠期的最佳摄入量是0.66 mg/d,而一般膳食中每日摄取的叶酸只有0.05~0.2 mg。

故1992年起,英国、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先后提出建议:怀孕妇女或计划怀孕的妇女应该在孕前3个月内每天补充叶酸0.4~0.8 mg,并继续服至怀孕期3个月[12-13]。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推荐:无高危因素的妇女每日服用含有0.4~1.0 mg叶酸的多种维生素片,至少从妊娠前2~3个月开始服用,持续至整个妊娠期产后(产后4~6周或母乳喂养结束时)。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包括家族中或本人有神经管缺陷妊娠史、1型糖尿病患者、癫痫且正在服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的妇女、孕前采用避孕药避孕的妇女(因为避孕药会干扰叶酸的正常代谢和储存)等,叶酸服用量应增加到4 mg/d。服用叶酸应从妊娠前2~3个月开始,持续到妊娠后10~12周,随后叶酸服用量减少到0.4~1.0 mg/d(从妊娠12周到产后4~6周或母乳喂养结束时)。中国卫生部及相关组织也在全国育龄妇女中推广增补叶酸[14]:妊娠之前3个月为0.4~0.8 mg/d,妊娠3个月为0.4~0.8 mg/d。

3 维生素D的缺乏和补充

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索,极度的维生素缺乏会造成骨骼发育的严重障碍,发生佝偻病。事实上,目前的研究发现,佝偻病的发生不过是维生素D缺乏所造成后果的“冰山一角”,维生素D受体存在于几乎身体的每个脏器中,所以维生素D缺乏除与骨骼疾病相关,还与包括心脏病、肿瘤等很多慢性病的发生有关[15]。国外针对孕妇和胎儿的研究更是发现,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以造成胎儿宫内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等[16]。2007年Bodnar等[17]根据子痫前期易发生在有色人种(维生素D合成能力差)、秋冬季(阳光照射强度下降,致维生素D缺乏加重),以及子痫前期患者中钙代谢(维生素D参与的代谢)异常的现象,推测维生素D缺乏是子痫前期的一个发病原因。

此后,很多研究者先后报道了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性疾病、小于胎龄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18-21]。事实上对于妊娠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期疾病和健康关系的研究早已有报道。2006年Javaid等[22]在南安普敦的一项研究显示,发现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孕妇生育的后代,在9岁时其长骨矿物含量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孕妇所生育的后代。还有研究证实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期哮喘等多种免疫性疾病有关,甚至有研究还发现其与儿童自闭症有关[23-24]。因此,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发育的因素。

各种来源的维生素D在体内经代谢形成25(OH)D,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和循环形式,其血清浓度可代表机体一定时间内的维生素D营养状态。目前国外多数学者认为25(OH)D浓度低于50 nmol/L或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根据这一标准推测,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0亿人患有维生素D缺乏[15]。在中国,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一项北京和香港441例18至40岁年轻未孕妇女维生素D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年轻妇女25(OH)D平均水平为29.0 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25.0 nmol/L)和不足(≤50.0 nmol/L)的发生率分别为40.0%和90.0%[25]。孕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胎儿不能合成维生素D,但胎儿的发育却需要大量的维生素D,因此,孕期的维生素D缺乏往往更为突出。国外大多数妇产科协会都明确建议妊娠期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 IU。在我国,孕期外出活动的减少、遮蔽阳光的行为,以及城市里大气的污染等因素更加重了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状况,因此估计我国城市孕妇的维生素D缺乏可能更加严重,故孕期补充含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更为必要。

4 其它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

除了铁(Fe)、叶酸、维生素D以外,其他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也密切相关。钙(Ca)、锌(Zn)、镁(Mg)和铜(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其中一种摄入不足时,就会引起机体生物学功能障碍。季寒冰[26]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随妊娠周数的增加,孕妇中血清铁、钙、锌缺乏的比例有明显上升,铜、镁则未发现有异常者。又有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妇女微量元素异常率分别为:锌53.7%,铁20.7%,铜10.2%,锰40.4%,揭示妊娠妇女微量元素异常是较普遍的现象[27]。维生素A、B、C在孕期妇女中的需求量分别增加60.0%、50.0%、30.0%。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这些微量元素都靠食物来摄取必定会造成营养过甚,摄入能量太高会造成孕期体重控制不佳,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风险,因此孕期系统的补充多种维生素很必要。

对孕期复合维生素的补充,服用多种维生素剂或矿物质剂比单一维生素剂或矿物质剂的效果要好,可以避免单一营养元素摄入过量,并影响别的物质的吸收。研究表明,复合维生素可以有效预防出生缺陷[28],如先天性心脑血管缺陷[29]、口面裂、肢体缺陷、泌尿系畸形、脐膨出[30]、发热性疾病所致的发育缺陷[31]、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等[32]。Gupta等[33]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时发现,每天摄入含29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实验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比平均水平增重了98 g,身长增长了0.8 cm,上臂围增加了0.2 cm,增补多种微量营养素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43.1% vs 16.2%)以及新生儿发病率(43.1% vs 16.2%)均显著减少。有学者[34]对补充微量营养素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进行了荟萃分析,产前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素比只补充铁剂/叶酸能显著降低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Haider等[35]对17个研究资料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微量营养素与铁剂/叶酸对妊娠晚期孕妇贫血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能显著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的风险性,在BMI≥22 kg/m2的孕妇中也同样得出了减少小于胎龄儿风险的结论。

在印度尼西亚,Shankar等[36]发现增补复合微量营养素的孕妇与单纯增补铁剂/叶酸的孕妇相比,婴儿死亡的风险减少了18.0%。参加调查时母亲是营养不良(上臂围≤23.5 cm)或贫血(血红蛋白≤110 g/L)的孕妇,婴儿死亡的危险性减少了25.0%和38.0%,合并死胎和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减少了11.0%,在营养不良或贫血的孕妇中差异更加显著。Czeizel[37]比较匈牙利的2个应用含0.8 mg叶酸的复合维生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应用大剂量叶酸的先天畸形存活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含0.4~0.8 mg的复合维生素在减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上更为有效。虽然高剂量叶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口面裂的发生,但只有复合维生素才能预防泌尿道梗阻性疾病、肢体缺陷、幽门狭窄的发生。以上报道虽然在各试验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综合其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复合维生素在预防畸形等方面的疗效更为综合、全面。

鉴于在发展中国家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普遍存在,与单种微量元素制剂相比较,复合微量营养素对母亲和胎儿更有益处。国内最常见的复方维生素制剂已能够基本满足以上提及的孕妇必须的含量,故孕妇可在备孕期常规补充复合维生素,同时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检测血液中铁蛋白、25(OH)D浓度、叶酸、Zn,Ca的含量等来决定是否需要额外补充单种制剂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妊娠期妇女的健康和胎儿体格、智力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孕妇是微量元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妊娠期妇女应根据妊娠期微量元素变化的特点,合理摄取营养,监测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必要时可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制剂或药物,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Lozoff B, Georgieff MK. Iron deficiency and brain development[J]. Semin Pediatr Neurol, 2006, 13(3): 158-165.

[2] 中国儿童、孕妇、育龄妇女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中国孕妇、育龄妇女铁缺乏症患病率调查[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4, 25(11): 653-657.

[3] 王淑贞. 实用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 53.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2): 150-153.

[5] Swaminathan S, Fonseca VA, Alam MG, et al. The role of iron in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J]. Duabetes Care, 2007, 30(7): 1926-1933.

[6] 王莉, 段相林, 王英泽, 等. 铁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 2007, 38(4): 307-312.

[7] 金杰, 苏青, 董艳, 等. 铁过负荷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临床内科学杂志, 2008, 25(6): 389-390.

[8] 王娜, 关鹏, 常彦忠, 等. 铁代谢与心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21): 2167-2169.

[9] Bowman B A, Russell R M. Present knowledge in nutrition[M]. 9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Institute Press, 2006: 120-136.

[10] Antoniades C, Shirodaria C, Warrick N, et al. 5-methyltetra-hydrofolate rapidly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decreases superoxide production in human vessels: effects on vascular tetrahydrobiopterin availability 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coupling[J]. Circulation, 2006, 114(11): 1193-1201.

[11] Manizheh SM, Mandana S, Hassan A, et al.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renatal administration of high dose and low dose folic acid[J]. Saudi Med J, 2009, 30(1): 88-97.

[1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folic aci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ases of spina bifida and other neural tube defects[J]. MMWR Recomm Rep, 1992, 41(RR-14):1-7.

[13] Botto LD, Lisi A, Robert-Gnansia E, et al. Internation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neural tube defects in relation to folic acid recommendations: are the recommendations working?[J]. BMJ, 2005, 330(7491): 571.

[14] 李竹, 陈新, 赵平, 等. 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推广研究五年成果和工作总结[J]. 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7(8): 725-727.

[15] Holick MF. Vitamin D deficiency[J]. N Engl J Med, 2007, 357(3): 266-281.

[16] Mulligan ML, Felton SK, Riek AE, et al. Implication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J]. Am J Obstet Gynecol, 2010, 202(5): 429.

[17] Bodnar LM, Catov JM, Simhan HN, et al. Mater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increases the risk of preeclampsia[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7, 92(9): 3517-3522.

[18] Clifton-Bligh RJ, McElduff P, McElduff A. Mater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ethnicity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J]. Diabet Med, 2008, 25(6): 678-684.

[19] Bodnar LM, Krohn MA, Simhan HN. Mater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J]. J Nutr, 2009, 139(6): 1157-1161.

[20] Mehta S, Hunter DJ, Mugusi FM, et al. Perinatal outcomes, includ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and child mortality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aternal vitamin D status in Tanzania[J]. J Infect Dis, 2009, 200(7): 1022-1030.

[21] Leffelaar ER, Vrijkotte TG, van Eijsden M. Maternal early pregnancy vitamin D status in relation to fetal and neonatal growth: results of the multi-ethnic Amsterdam Born Children and their Development cohort[J]. Br J Nutr, 2010, 104(1): 108-117.

[22] Javaid MK, Crozier SR, Harvey NC, et al. Maternal vitamin D status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bone mass at age 9 years: a longitudinal study[J]. Lancet, 2006, 367(9504): 36-43.

[23] Litonjua AA, Weiss ST. Is vitamin D deficiency to blame for the asthma epidemic?[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7, 120(5): 1031-1035.

[24] Grant WB, Soles CM. Epidemiologic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role of mater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antile autism[J]. Dermatoendocrinol, 2009, 1(4): 223-228.

[25] Woo J, Lam CW, Leung J, et al. Very high rates of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living in Beijing and Hong Kong[J]. Br J Nutr, 2008, 99(6): 1330-1334.

[26] 季寒冰, 朱卫东. 不同妊娠期血清微量元素监测比较及干预探讨[J]. 河北医学, 2010, 16(9): 1034-1037.

[27] 王伟敏, 王殊. 微量元素缺乏与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6): 92-93.

[28] Czeizel AE. Periconceptional folic acid containing multivitamin supplementation[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1998, 78(2): 151-161.

[29] Jenkins KJ, Correa A, Feinstein JA, et a1. Noninherited risk factors and 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efects: current knowledg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 endorsed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J]. Circulation, 2007, 115(23): 2995-3014.

[30] Botto LD, Olney RS, Erickaon JD. Vitamin supplements and the risk for congenital anomalies other than neural tube defects[J]. Am J Med Genet C Semin Med Genet, 2004, 125C(1): 12-21.

[31] Botto LD, Erickson JD, Mulinare J, et al. Matenal fever, multivitam in use, and selected birth defects: evidence of interaction?[J]. Epidemiology, 2002, 13(4): 485-488.

[32] Goh YI, Bollano E, Einarson TR, et al. Prenatal multivitamin supplementation and rates of congenital anomalies: a meta-analysis[J].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06, 28(8): 680-689.

[33] Gupta P, Ray M, Dua T, et al. Multimicro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for undernourished pregnant women and the birth size of their offspring: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7, 161(1): 58-64.

[34] Shah PS, Ohlsson A. Knowledge Synthesis Group on Determinants of Low Birth Weight and Preterm Births. Effects of prenatal multimicro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s: a meta-analysis[J]. CMAJ, 2009, 180(12): E99-108.

[35] Haider BA, Yakoob MY, Bhutta ZA. Effect of multiple micro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on maternal and birth outcomes[J]. BMC Public Health, 2011, 11(Suppl3): S19.

[36] Supplementation with Multiple Micronutrients Intervention Trial (SUMMIT) Study Group, Shankar AH, Jahari AB, et al. Effect of maternal multiple micro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on fetal loss and infant death in Indonesia: a double-blind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2008, 371(9608): 215-227.

[37] Czeizel AE.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birth defects: multivitamins or folic acid?[J]. Int J Med Sci, 2004, 1(1): 50-61.

上一篇:超声医师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儿科医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