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借款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7-08 08:39:08

【摘要】二、金融借款案件的主要特点 1.被告分布广泛,涉案企业“多头”借款频繁。2015年,京口法院共受理金融借款案件390件,7个辖市区均有涉及;受理金融执行案件230件,其中...

金融借款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确保信贷资产良性运行,显得尤为重要。京口区作为镇江主城区,辖区内金融机构数量在全市所占比重较大,京口法院对近三年审理的金融借款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并就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借贷风险提出建议。现予以刊发,供参阅。

一、金融借款案件的基本概况

(一)案件数量和标的额均逐年上升。2013至2015年,京口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借款案件695件,标的额12.87亿元。其中,2013年受理135件,标的额2.86亿元;2014年受理170件,标的额2.41亿元;2015年受理390件,标的额7.6亿元。2016年一季度受理149件,标的额3.18亿元。

(二)案件比例较高,所涉金融机构较为集中。金融借款案件占一审商事案件的比例较大,分别为:2013年占20.9%,2014年占21.9%,2015年占37.6%。涉及的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的涉案数量和所占一审金融借款案件的比例分别为:国有银行472件,占67.9%;全国性商业银行110件,占15.8%;地方性商业银行40件,占5.8%;其他金融机构73件,占10.5%。

(三)执行压力持续增大。从案件执行情况看,近三年京口法院共受理此类执行案件590件,标的额14.9亿元。其中,2013年受理案件193件,涉案金额3.9亿元;2014年受理167件,涉案金额3.5亿元;2015年受理230件,涉案金额7.5亿元。从数据上看,2015年金融执行案件呈爆发式增长,案件数较2014年增长37.7%,涉案金额增长114%。2016年一季度受理61件,涉案金额2.3亿元。

二、金融借款案件的主要特点

1.被告分布广泛,涉案企业“多头”借款频繁。2015年,京口法院共受理金融借款案件390件,7个辖市区均有涉及;受理金融执行案件230件,其中大部分被执行人为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业、房地产业、汽车产业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超八成的涉案企业存在向多家金融机构借款或存在较多民间借贷的情况。

2.涉案企业联保互保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涉及互保联保,并形成了冗长的互保联保链条。一旦某互保企业还款出现问题,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多个担保人亦会受到诉讼牵连,诉讼风险通过担保链进行蔓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不良影响甚至波及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全国性商业银行,多采用联户保证借款方式发放贷款,各借款人互为担保人,一旦涉诉,涉案人数多,影响范围广,标的额大,处置非常困难。

3.案件送达难、判决率高。金融借款案件被告较多,住所地分散,地域跨度大,加之在贷款时所留住址不详或者贷款后迁移住址,甚至外出躲贷,致使法律文书难以送达,很多案件在穷尽其他送达方式后只能公告送达,致使该类案件缺席审理、判决成为常态。此外,当金融机构基于完善坏呆账核销手续而提讼时,更注重判决形式而无调解意愿。

4.批量诉讼、大标的诉讼增多。相较于普通商事案件,金融借款案件批量性特征明显。因金融机构本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抓大放小的诉讼出发点,从案件进入诉讼领域开始,便呈现出集中立案、集中送达、集中开庭等特点,涉案债务的标的也相对较大。在2015年受理的390件案件中,标的额在5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128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20件,1000万元以上的有15件。

三、金融借款案件剧增的原因分析

一是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期的影响。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时期,一些行业飞速扩张,吸纳了较大的信贷资金。而今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品积压,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甚至持续亏损。产业结构调整后,特别是“两高一剩”企业、房地产行业融资受限,波及相关行业。部分配套、供应企业此前扩大的产能难以消化,导致还贷能力减弱,新贷偿旧贷、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屡见不鲜,信贷政策一旦收紧,便有大量纠纷涌现。

二是金融机构贷前审查不严、贷后监管不力。有的金融机构未对借款人、投资项目等事项深入考察,对借款人的申请限于形式审查,没有对手续的有效性、真实性进行核查,如贷款展期时不对抵押物的使用、权利状况进行调查。信贷员为追求个人业绩,也忽视对借款人及担保人开展信用调查。有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及担保人缺少贷后跟踪监督措施,对借款人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未予审核,不能及时跟踪发现借款人或担保人的资信变化,错过回收时机,继而形成群体性不良贷款。

三是非诉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金融借款有较为规范完备的合同和约定,完全可以通过如公证债权文书等非诉方式实现部分权利。但囿于目前我国立法对于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及出具执行证书的规定尚不够成熟、细致,对债权人申请出具公证文书受理率低,公证瑕疵救济途径复杂,债务人通过诉讼方式干扰公证强制执行,以及原有的工作惯性和公证与执行的衔接配套不流畅等问题,导致原本在金融借款纠纷中具有效率优势的非诉解决方式难以展开应用,纠纷大量进入诉讼。

四是担保意识淡薄、信用体系不完善。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缺乏契约观念和担保风险意识,过分相信贷款企业资信,甚至在空白的保证合同上签名盖章。部分企业、个人缺乏诚信意识,贷款动机不纯,甚至伪造、变造贷款材料,套取金融机构贷款。一些企业不注重发展实业,将贷款投机高风险行业,甚至直接介入民间借贷。在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时不采取积极措施维持运营,反而选择转移资产、逃匿、恶意设置租赁等形式逃避金融债务,有些甚至成为“路跑跑”。

五是企业间相互联保产生群诉效应。经济上行期推崇的企业互保等担保链融资模式,具有无偿、便捷、金融机构认同等优势,但企业间相互担保形成担保圈、担保链,信贷资金和互保企业数量不断放大,加剧还贷风险。一旦一家企业出现经营风险,代偿压力便通过担保链条迅速传导,一家企业的贷款不能偿还,极容易波及业内其他企业,甚至造成金融机构对行业大多数企业进行诉讼。

四、妥善化解金融借贷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建议金融机构加强前中后台业务协同的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嵌入绩效管理,建立“谁放贷、谁负责”的责任制度。一是审慎贷款发放。在受理贷款申请时,应对借款人提供的借款手续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尽职调查和核实,防范因贷款手续不全或存在瑕疵而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在签订合同或权利登记时,要根据借款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约定,避免因遗漏约定或冲突约定而丧失合同权利;如存在抵押、质押等担保的,建议到登记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了解抵押质押物或权利的状况。二是加强贷后跟踪监督。核实借款人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重视对担保物的检查,及时跟踪借款人或担保人的资信状况。一旦出现借款人或担保人丧失还款能力或经营状况明显恶化,应及时行使不安抗辩权,不再发放剩余贷款或要求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三是重视到期贷款的处置工作。在展期或转贷时,应重视对担保物的实际状况或权利状态的调查,并与担保人进行充分协商;在诉讼催收时,应及时准确地行使权利,避免错过回收时机。

(二)加大金融借款案件审执力度。一是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构建专业化审理模式,提高案件审判质效。高度重视涉金融案件的立案工作,做到对该类案件快速受理、快速送达、快速排期和快速保全;在审理阶段成立专门合议庭,探索该类案件的庭审模式、证据认定规则、裁判文书模版,实现专业化审理;区分个案程序适用,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对符合申请支付令条件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应当适用督促程序;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应当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对小额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依法适用小额速裁程序。二是积极破解执行难题。建立金融债权案件绿色通道机制,优先采取查控措施,优先处置执行财产,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对企业主弃企出逃、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敏感性、系列性金融案件,应成立专案小组,全面掌握债务人资产和涉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区分案件情况,将强制执行与执行和解相结合,集中执行与重点执行相结合,对重大金融案件与辖区党委政府协调沟通,稳妥谨慎的执行好案件;不定期开展涉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加大金融资产保护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公开曝光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对符合入罪标准的被执行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震慑失信被执行人。

(三)加紧完善区域金融风险防控合作机制。一是建立金融风险会商机制。由地方金融主管部门牵头,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参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信息、共商对策,提高金融机构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利用金融机构的资源优势,及时了解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开户、存款和资金流转等线索,提高案件审执效率。2015年12月,京口法院向市区各大银行就规范司法送达问题提出司法建议,得到各金融机构的积极回应。二是建立信息反馈协作机制。司法机关要及时对金融案件进行梳理总结,向工商、税务、金融等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进行信息反馈或提出对策建议。对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坚决地进行移送。2013年,京口法院与银行、银监、地方政府协调,妥善处理了涉及32家钢贸企业、近2.3亿元银行贷款的江苏联统钢贸市场金融借款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建立信贷联合公约机制。针对生产经营基本正常、主营业务比较突出、不参与民间借贷等困难企业,特别是纳入《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改善金融服务公约》的企业,坚持合作共赢、共御风险、诚信为本的共识,防止个别银行单独抽贷、压贷、停贷而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各类风险事件,利用行业自觉共同维护金融机构整体利益和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以社会征信系统建设为契机,构建、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贯彻落实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做到纳入准确、名单完整、更新及时。对恶意逃避债务,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企业和个人,除对极少数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侦办外,用足用好法律惩戒措施,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与44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的总体要求,加大各领域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局面,提高其违法成本,共同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经营环境与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系京口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上一篇:对镇江医保改革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下一篇:关于光明区园林绿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