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08 05:24:40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在教育实践中,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优势,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性发展特点出发,提出五方面的建议及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 教学模式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37-02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电脑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网络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以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各种知识信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创造。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知道学习什么、从哪里学和怎样学,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实现创造和超越。[1]

目前,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大,内容复杂,难以理解。[2]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专心于课件的放映和讲解,讲课速度较快,忽视了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进度,学生思考、理解时间不足,掌握不了大量的知识。②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制作的课件形式单一,有的课件的文字太多,而图片太少,未充分展示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在课堂上展示时显得较单调,呆板和沉闷是多媒体课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③在多媒体网络课堂上没有体现出多媒体教学互动性的特点。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面对多媒体,学生面对电脑,“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电”,其结果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如何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特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思想,提出有利于主体性发展的几条建议。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主体性发展的建议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应在一定情境下进行。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课件,将所教内容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编辑,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情境可以分为四种:①事件情境,②问题情境,③对话情境,④活动情境。[3]这四种教学情境通过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介绍和引导,如:事件情境,包括:具体个案、历史故事、新闻要事,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问题情境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对话情境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和所关心的事情,亲切的与学生交流,在愉快地交谈中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活动情境需要教师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中的教育资源,创设疑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教育资源有四类:IT技术、教材、学生和教师。这些资源根据其特点与构成方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资源、集成单元和课件。[4]基础资源包括教学中用到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库、视频库、学科基本符号和学科基本图形库等。集成单元包括教学单元库、案例库、试题库、常见问题库、名词术语库、参考资料库、网址库和共享软件库等。课件包括视频流课件、电子讲稿、电子图书、光盘和网络课件等。教师要将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创设情景所需资源、学生可能的提问及研究方案、学生可能需求的信息等按照基础资源、集成单元和课件这三个层次并入资源库,为多媒体教学提供媒体支持。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要求教师合理利用这三个层次的教育资源,并结合自身的知识资源,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创设疑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自己在教育资源库中查阅文献,主动思考,得出答案。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及时反馈性特点,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学生提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调查发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依赖计算机和投影仪,与学生语言交流很少;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聊天,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主体性的发展。在主体性教育中,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做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作为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言声调、语言节奏上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生活以及学生关心的话题,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通俗、明白易懂的讲解,使学生能被自己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并乐于交流自己的想法。而且,很多时候师生都面对冷冰冰的计算机,这就更需要教师上课要有感情和激情,学生才有热情和兴趣。

4.尊重主体差异,利用计算机分层训练。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教师通过计算机制作出不同程度的练习试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课堂练习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练习设计的技巧性。“技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启发学生主动掌握新知,促成新旧知识不断地交互,从而不断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内涵。②练习设计的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练习应有低、中、高三类,由学生自主选择做题,但要求学生应选择少量难题来提高自己的水平,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有针对地进行指导,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利。

上一篇:词块强化策略对提高英专低年级写作质量有效性... 下一篇:典型欧美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比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