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中的变式教学

时间:2022-07-08 04:37:06

浅谈高中地理中的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268-01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的乐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变式教学

新课程指导教师要树立角色转化意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根据自我认知的需要去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教师则应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激发者,促进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的角色[1]。

1、开展变式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优化备课,采用变式教学,首先可以利用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变更知识的呈现形式、变化习题的条件来吸引学生,活跃学生思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灵活变换,可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再者有助于促使学生产生体验新的知识的深切体会,有助于促成学生形成看待原有问题的全新视角。所有这些,就其外在表象而言,接触了更多的变异,就其内在而言,产生了深刻的理解[2]。

1.2有利于实现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应具备三大要素:丰富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地理教育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教师是教学执行者和创造者,所有课程的研究和设计,都是建立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之上,变式教学要求教师自身有丰富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更高的教学功底和教学艺术、创新的意识和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那么,教师就必须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变式的原则、变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注重对自身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总结,不断的进步,不断地提高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不断迈向专家型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品味。

2、实施变式教学的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地理变式教学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我们不能走入“一切变式”的误区,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理解水平、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及知识运用上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变式方法。

2.2思考性原则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者才有思维,经过思考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在教师变化方法、手段、情景的过程中,要依据学情变得适合,不能变得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变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毫无意义,也不能过难,变得过难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的话,学生就会无从下手、知难而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变式时要变得有“度”,要具有启发性,那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使他们“思”后而得。

2.3主体性原则

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变式教学中为了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还要让学生自我尝试变式,试着由学生来改变习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入不断变化、积极探索的情景中来,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在积极的氛围中完成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高中地理变式教学实践

3.1巧用变式,引入新课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有的称为开讲。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一节课的初始,如果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如果教师导入形式呆板,如简单的复习提问,学生就会听而生厌,学习兴趣就会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

3.2习题教学中的变式

综观历年尤其是近年文综试题中的高考地理试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试题往往以新角度和新形式出现。题型的变化多是新鲜的资料或数据,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进行设问,造成一种新情景,使许多考生不知所措。而学生的解题能力与习题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教师局限于就题讲题,仅处于对试题知识的识记上,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却不能兼顾的话,就会导致习题处理的质量较低。如果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能够触类旁通,对原有的试题进行变式,有意识地对习题的题干或答案进行变式,设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方式,训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思考问题,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新题型面前有所适应,就能起到举一反三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变换复习认知、记忆的方式

让学生回归教材,阅读教材目的熟悉知识点,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使用的地理术语,传统的阅读学生容易倦怠、盲目,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复习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他们认为较好的地理“美词”,在复习课的过程中,由学生说出美词,提出问题,回答,调动积极性,生生互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各种各样的变式转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系统,防止学生把知识杂乱无章的放在脑海中。要做到书越读越“薄”,同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要达到比课本知识更丰富、更充实,将知识具体化和系统化。进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资源,不断变更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变更知识的呈现形式,赋予课堂更多的变化性、人文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变式教学在课堂上展示着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认知过程,培养着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体现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气息,成为“问题、变式、反思、体验”教学模式的精彩片断。

参考文献:

[1]曾庆峰.新课程理念与传统变式教学整合的探索[J].数学通报,2007年第46卷第一期

[2]顾小萍.实施变式教学,关注学生发展[J].教学园地,2O09.11(上旬刊)

上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