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启发图”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探究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8 01:51:12

“V形启发图”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探究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V形启发图”是一种有助于人们理解知识结构及知识建构过程的启发式工具。文章以实际教学为例,阐述了V形图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V形启发图;元素化合物;探究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2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10

近年来,教育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教育资源建设可以有几个层面:一是从无到有的初次建设;二是对已有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与优化:三是对已有的教育资源的深入整合。V 形知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的管理工具,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正确导向,从而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质量提供前提性保障。V 形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平台,把传统的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讲授性课堂转化为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开放式课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V 形图应用于化学探究式教学,可以协助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的框架内,有序地开展实验,说明知识的背景,让学生自我检视怎样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来形成和重构新概念和知识,探索新的问题。

一、V 形图简介

V 形图(Vee Diagramming ) 是由Bob Gow in在1977 年开发出来的,V形启发图是一种有助于人们理解知识结构及知识建构过程的启发式工具,可以阐明关于知识的本质和科学观察中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概念,其设计理念植根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适用于化学实验教学[1]。V形启发图于化学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给教学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当下提倡的有效教学,还能对有效课堂做出科学的评价。它将课堂教学设计以可视性语言呈现出来,它不仅具有传统教学严谨有序的优点,又结合全新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场场头脑风暴,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的教学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思维,在思维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V 形图应用于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成果。

其结构如下:

二、V 形图的制作

V 形图的制作要紧扣已有概念,关键问题,研究事件,方法结论。左右轴以V字连接形成所关注问题相关的知识网络。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人员之间以及知识点与实践之间以空间结构关系(相近关系、相关关系和包含关系)或逻辑关系(顺序关系、层级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演化关系等)来建立关联。

1.已有概念即学生已知经验,已有技能。即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具备那种技能,有什么化学素养,能够在看到这部分新知识时能产生“我的理解”。

2. 关键问题即在头脑中对研究任务的主题,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与解读,进而提出假设,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3.研究事件即最终的可操作的探究实验方案,即学生面对这部分知识时最终决定“我的行动”。

4. 方法结论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习新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对学生各个方面产生一定的启发。

三、V 形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V 形图对问题的针对性很强。 故在化学教学中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帮助。 通过制作V 形图可以展示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清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来说:制作V 形图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再现的过程;是知识运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各种可行的方法处理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所学内容的能力、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调查学生对一个知识成功制作一张V形图后,则该知识所串联的知识点,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方法均有很深的印象。同时V 形图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不仅能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还能为学习者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进行对话与合作。

对教师来说:制作V 形图的过程是一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展示过程,也是探究式教学的思维过程,可以培养教师统观全局的能力,面对任何教学内容均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逐个击破知识点,可以让化学课堂更严谨,更顺畅,更吸引学生眼球。

以苏教版化学必修1“氯水的性质和成分探究”和“铝的性质探究”内容的应用为例:

四、学生探究评价

教育学指出有教必有评价,因此教学与评价需结合起来看。通过V 形图的制作同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作出评价。V 形图可以反映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形成概念的过程与方法; 并且呈现了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科学课程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一致的。学生普遍表示喜欢开放式的探究教学,上课能主动思考,能有效地罗列出多数实验方案,并通过积极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从而掌握新知识。当学生自主探究时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地激发形象思维,增强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活动学习并掌握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和结论仅限于人云亦云,缺乏深入思考的弊端,使知识由机械记忆上升为理解记忆。

V 形图在我国逐渐被教育者认可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大胆的科学的应用,它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V 形图尤其适合实验探究教学,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其学科特点,课堂很大程度上应用到探究式教学,从探究中得到结论,习得知识。因此研究V 形图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使化学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动、乐、思”的过程,在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操作中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学生在亲自参与切身体验的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把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获取;让化学常规教学跳出常规,激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它克服填鸭式传统教学的弊端,开辟了新型的有效化学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Jazlin V Ebenezer,S haron M Haggert y. Becoming a Secondary School S cience t eacher [M] . Canada: Prentice -Hall,Inc. 1999: 201.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8bc320100bj3i.html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 下一篇:采用正交试验法寻找纤维素水解的最佳实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