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还原经典之美初探

时间:2022-07-08 09:45:52

古诗词教学还原经典之美初探

古典诗词体现着经典之美。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肢解文本的做法,努力还原经典作品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情理之美、炼字之美、运用之美,使学生能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总是把优美的诗词“字字解释,句句过关”,甚至“字斟句酌”,唯恐有所遗漏,这种肢解文本的做法大大破坏了经典作品之美;在教学程序上,教者基本遵循“作者及背景介绍――逐词逐句串讲――内容分析――主题归纳”的固定模式,使原本充满灵性与智慧的经典丧失了生机与活力。所以古诗词教学要调整教学方法,努力还原经典文本之美。

一、还原意境音韵之美

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经典之美,首先体现在它的音韵之美上。这种美绝不是靠老师口头赞叹几句学生就能心领神会的。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创设富有诗意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生通过富有节奏与韵律的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比如教柳永的《雨霖铃》时,让学生闭目聆听一首哀婉的乐曲,教师轻轻诉说一段失意才子与挚爱之人不得已分离的故事,师生在吟诵中初步感受缠绵悱恻的感情;再如《氓》,首先让学生明确四言诗的基本节拍是二二拍,然后播放录音,通过“读准字音――轻声跟读――教师导读――读出感情――学生齐读”这五种不同的朗读方式,以声入情,因声求义,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古典诗词大多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所以在画面的表现力度上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运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画面之美、意境之美;我们还可以借助意象组合画面,还原诗词的丰富意境。无论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朦胧的生机,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秋日广袤的寂寥;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的苍凉开阔,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的秀雅静谧……这些形象之美无须分析讲解,只要我们闭上眼睛,用心灵的视觉就能感受到那份诗意之美。所以教者应以不多讲解为原则,引领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结合文下的重点注解,调动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赋予这些凝练的诗句以新的生命,这何尝不是在感知古诗的意境呢?我们在课堂上的这种“舍”,会带给学生更多“得”的惊喜。学生从意境的再现中结合独特的审美感受再造个性审美意识,这种效果远远胜过教师字斟句酌的繁琐讲解。

二、还原情理之美

古典诗词善于言情言志,其情其志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达,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读诗就是品读诗人的心声。所以教师该讲的应该是这个人,是一个有着完整人生经历、带有丰富情感的诗词创作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到诗人内心深处,结合诗人的人生轨迹把握诗词的言外之意,触摸诗人的灵魂,体验诗人的情感,点燃学生情感的灵性。如在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前,教师可以介绍苏轼的人生经历,结合“乌台诗案”了解诗人流放黄州时的苦闷,又结合《定风波》体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苏轼。所以当诗人被贬密州时,他期望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多么真挚可爱,我们似乎看见两鬓微霜的词人,在跨马弯弓追猎的豪气中依稀流露出少年的激昂壮志。

三、还原炼字运用之美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法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从创作者的角度而言,任何表达技法都起始于遣词用字即“炼字”。一字用得好,就带动了整首诗的意境,足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感体验,锤炼出千古名句。所以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诗歌中的炼字分析作为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教者要具备挖掘炼字炼句的素养和敏感。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组织学生讨论“穿”、“拍”、“卷”三个动词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受那壮阔恢弘的意境和苏轼豪放旷达的人生情怀;再如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引导学生品味“自”、“空”二字,让学生领悟到它们虽为副词,但运用拟人、反托等手法展现出落寞清冷的环境,关涉着整首诗的境界,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诗词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将知识和能力作正向迁移,适当延伸课外,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鉴赏能力。例如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与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从题材、风格、技巧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诵读《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与《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进行表达技巧方面的对比。经典或经典中的名句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与今人相通,穿越时空而余韵无穷,是我们说话写作的好素材,设计相关的运用练有裨益。可以就一首诗中的名句画一幅画,写一段鉴赏文字;根据一首诗表演课本剧,或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也可以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让学生体会诗词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艰辛和愉悦,在活动中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内涵。

总之,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遵从诗词本体之美,挖掘美点,追踪美迹,传递诗词的无限魅力,还原经典之美,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学习过程中领悟中华传统诗词的深邃意蕴,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于贵红 甘肃灵台一中 744400)

上一篇:“学讲计划”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下一篇: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