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归化和异化

时间:2022-07-08 03:41:51

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归化和异化

[摘要]外国影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电影和电视屏幕上。由于外国影视剧有着自己的特点,中外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影视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翻译包括三种形式;归化、异化和释义,在影视翻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归化译法和异化译法的关系。

[关键词]影视翻译;文化因素;归化;异化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电影电视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也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近些年来,国内观众对于西方影视剧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一方面主要归因于其宏大的拍摄场面、精良的制作和精湛的演技,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成功的翻译在文化传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在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在翻译中怎样处理好归化和异化的关系。

二、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每一部影视剧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而每一种语言又包含着许多民族色彩鲜明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等,在语言中以成语、典故、俗语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影视剧的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因素。例如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此片讲述了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围绕天主教的惩戒逐条杀人的故事。这七条罪是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即gluttony(饕餮)、greed(贪婪)、sloth(懒惰)、lust(淫欲)、pride(骄傲)、envy(妒忌)不[]wrath(暴怒)。Seve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体验:例如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在这部影片中无处不在的“七”暗示着宿命的罪与罚。可以想象,如果汉译为一个简单的“七”,中国观众就无法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所以中文译名为《七宗罪》,它巧妙地转换了含有西方宗教色彩、中国观众不熟悉的文化,使影片主题鲜明,起到了诱导观众的作用。可谓文化价值体现的经典范例。又例如“Bathing Beauty”这部经典音乐喜剧片,在国内只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出水芙蓉》,这是最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和中文韵味的译名。气势磅礴的音乐响起,几十个女孩在水中翩翩起舞。突然音乐转为柔和,人群散开,一颗新星从水中冉冉升起,身上滴滴水珠晶莹剔透。霎时间,明白了“出水芙蓉”的全部含义。“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Oz意为虚幻的、不可思议的奇异仙境。译名来自清朝李百川的长篇小说《绿野仙踪》,此书以写神仙异迹为主要线索,并涉及世风人情。译来十分贴切传神,套用可谓上佳。在电影“Brave Heart”中有这样一句台词:“Please come here,Ibeg,in the name of Christ.”此句的末尾是请求或命令的强势语,与基督和基督教毫无关系。再看字幕的翻译:“请过来,我求你,以基督的名义。”我国的主流文化是非宗教文化,这样的翻译一般中国人是不习惯或莫名其妙的。所以最好这样翻译:“请过来,求你了,快点过来,我的小祖宗。”在中文里常把小孩叫“小祖宗”。

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过程。由于中外民族、社会发展历程、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不同,还由于文化认同的差异,词汇所附带的联想意义也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以动物词为例,大多象征丰富,寓意迭出,要想译笔传神就要正确理解它们独特的含义。因此电影Dragon Heart没有直译为《龙的心》,因为dragon在英语中有负面的联想意义(使人联想到残忍、魔鬼),以及在中国文化里龙的正面形象(是中华民族、帝王、成功的象征),该片被译为《魔龙传奇》。再例如First Wives Club这部电影曾被译作《大老婆俱乐部》,殊不知英文中的first wives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与中国文化中的大老婆毫无关系。现在译为《原配夫人俱乐部》较为贴近原意。还有The Third Man起初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以为是婚姻。其实The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现在该片被译为《第三个男人》。此外,具有文化意识的译者应当知道影视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对某些译文的处理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去进行。在一些地区、某一时代被认为通顺认可的译文在另一地区、时代则可能不是好的译作。例如港译《太空也入樽》 (Space Jim)、《走佬俏佳人》(The RunawayBridge)就令大陆观众很难理解,“入樽”在粤语里其实是“打篮球”的意思,而“走佬”则意为“逃跑”。

三、归化与异化的关系

影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在翻译时不仅是文字翻译,更是文化翻译。一般说来,文化翻译包括三种形式:归化、异化和释义。所谓归化,就是在外语译人本族语时,放弃外族文学形象,寻找对应的或近似的本族语文学形象。如果遇到外族文化中有而本族文化中无的语言表达形式或文学形象,则站在本族文化的立场上和价值观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归化的好处在于译人语的读者和听众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不会产生陌生感。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归化,则会使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所谓异化,就是保留原语有而译人语没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或文学形象,而不是用译入语中的表达方式或文学形象来代替。这种方法有助于加强中国读者和观众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不断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加快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异化,则会影响中国读者或听众对译文的理解,反而不利于文化的交流。释义就是在用归化或异化都行不通时,抹去原文的民族文化特征,直接译出其含义,从而避免引起文化方面的混乱,使译文明白易懂。这种方法适合于对译制片观众来说很陌生、直译又很难理解的比喻或典故。

语言思维习惯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是包括语言思维习惯在内的文化交流。因此,不能完全用译语的思维习惯取代原语的思维习惯。各民族文化虽有相对独立之处,但都是相互开放的,而且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外界的影响,翻译对于文化的演变实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译语文化不是通过翻译完全消化原语文化的特色,不是在其固有的文化价值体系中来安排原语文化现象的位置,而是在其发展可能性中吸收原语文化,从而使自身更加丰富多彩。因而在翻译中,应本着“存异求同”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也就是保留其有的表达方式、比喻形象、典故等,绝对不可用带有鲜明的中国地理、历史等文化特点的内容将其归化。比如韩国电视剧《初恋》中多次出现“前辈”这个称呼,其含义不同于中文中的

上一篇:关联理论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诠释 下一篇:万籁鸣与《铁扇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