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体育课堂中和谐师生关系建构

时间:2022-07-07 10:44:06

论初中体育课堂中和谐师生关系建构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和训练,一般都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许多活动都是师生合作的团体活动,体育课堂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训练。体育活动的师生共同活动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关系,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体育课堂教学要建立平等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打造富有吸引力的体育学习课堂。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习共同体 和谐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52

初中的体育教学是以室外活动为主的教学课堂,在室外教学的体育课堂往往是以体育活动和训练为主,在室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管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体育课堂中打造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1.用学习共同体改善师生合作学习的关系

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和其他文化课不同,因为学生在室外,学习过程又是以活动和训练为主,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由于课堂管理的难度大,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用强制性的约束来管理课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比较强硬。为了让学生听清楚教师的话,教师经常大声讲,也给学生造成教师态度不好的印象。特别是对那些顽皮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管理,甚至还要经常批评。所以,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远没有其他学科那么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管理和学生的学习。

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团结合作共同体,学生能主动接受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指导,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听话就表现在不服从教师的活动分配。由于场地和训练条件的限制,有时候在一节体育课中,可能有好几个活动项目。有的是篮球,有的是乒乓球,还有的可能是投掷,但学生对活动会有不同的爱好,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足球。如果分配到不喜欢的活动项目,有时候他们会自己跑到喜欢的项目中活动,如果教师不注意管理的态度,就有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

2.用和谐师生关系打造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下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学习过程相互合作、相互团结、共同配合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共同体中,他们相互帮助、鼓励、配合去做好训练,把个人的学习和训练行为转化为统一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健美操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再把学习领会快、动作规范的学生选出来,作为每个训练小组的领队和教练。让他们在小组训练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最终收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虽然健美操的动作要求规范严格,但由于分组训练,每组都有学生教练一个一个教。不仅节省了学习和小组的训练时间,共同合作使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和训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合作,把个人化学习和合作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初中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创建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前提

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还有一个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体。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这两个共同体就组成了课堂学习与训练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合作,和谐的教学关系是主要因素。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彼此间的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完善学生与教师的人格,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的教学需要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其中师生关系就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体育课堂,教师要教学,还要做好学生的训练保护,防止学生在训练中出现意外伤害。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组织学生学习和体育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立使学生感到和谐和安全的环境,会鼓励学生形成与教师间的积极情感,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建立平等的学习关系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学习关系,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学习关系。在这个团体之间,应该是合作互助的关系。体育和文化课学习不同,体育的学习和训练还会受到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限制,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困难。在体育训练中一定要做好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保护和帮助,耐心地加以辅导,让他们在学习共同体中得到收获。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还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训练时,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起到更好的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是活动性教学,需要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需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王亚建,李玲.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J].科技资讯,2009(5).

[2]王永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从教师角度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

上一篇:谈“目标”式体育教学模式 下一篇:刍议网络环境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