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时间:2022-07-07 11:42:54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366-02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原因分析;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指产后6~8h未能自解小便,子宫底在脐以上水平,或宫底下另扪及有囊性块的上界,均表明有尿潴留。常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量多,易引起尿道感染。

1 原因分析

1.1 心理因素:由于分娩消耗大量体力而产生乏力、头晕等不适,致自理观念淡薄、自理能力缺乏;惧怕会伤口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不习惯卧式排尿。

1.2 机体因素:腹壁由于妊娠长期持久扩张后松驰,分娩后腹压减低、无力排尿。

1.3 产程因素:由于第二产程延长,胎先露长时间压迫膀胱颈部,使黏膜充血水肿,造成尿道的机械性梗阻。

1.4 手术因素:会阴切开术或会阴组织撕裂造成外阴创伤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

2 预防措施

2.1 做好产前宣教,解除产妇紧张恐惧心理,鼓励产妇产前行卧式排尿锻炼。

2.2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积极处理难产、滞产,避免产程延长,减少胎头对膀胱的压迫,以防膀胱受压过久而致黏膜充血与水肿发生,并嘱产妇及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膨胀。

2.3 对产程中发生尿潴留需导尿者,应严格无菌操作,在宫缩间歇时插尿管,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2.4 产后及时督促排尿,鼓励产妇尽早解小便及下床活动,多饮水争取产后2~3h下床排尿。

2.5 做好产后心理护理,对惧怕会阴切口裂开者,应耐心解释会阴与尿道的解剖位置,说明排尿不影响会阴伤口,强调排尿的重要性,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3 护理方法

3.1 诱导排尿法

3.1.1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使病人产生尿急,促使排尿。

3.1.2 热敷法:将热毛巾或热水袋置于病人下腹部,利用热力使松驰的腹肌收缩、腹压升高而促使排尿。

3.1.3 按摩法:将手置于病人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再用手掌自病人膀胱底部向下按压,以减少膀胱余尿[1]。

3.2 灌肠法:用开塞露2支40ml常规肌注,控制20min,促使排尿的神经反射,收缩膀胱逼尿肌,而在有大便急迫感后排尿。

3.3 肌注新斯的明: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肌注0.5~1mg以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而排尿。

3.4 穴位应用法

3.4.1 针炙穴位法:取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穴位留针20min,约40min,可以自行排尿。

3.4.2 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膝部,针炙师左手拇指找准膝部足三里处,常规消毒皮肤、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稳、准、快进针1.5~2寸,当患者感觉局部酸、麻、胀、痛时,右手推注新斯的明0.5mg,拔针时按压2~3s。同法行对侧足三里穴位注射0.5mg[2],1h内可排尿。

3.5 导尿法:使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应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尿道口要保持清洁,用消毒液每日擦洗2次,尿袋每日更换1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引流管及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感染,鼓励产妇多饮水,调节器夹紧引流管,每2h开放1次,以锻炼膀胱平滑肌功能,2~3d后拔出尿管。

以上护理方法中,以针炙穴位具有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但需有针炙医师的支持配合方能实施。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戴宝珍.实用症状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06.

[2] 孟晶.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与肌肉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222.

[收稿 2009-02-02]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的舒适护理 下一篇:浅谈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