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课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07 10:14:26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课高效课堂

【摘要】如何打造科学课高效课堂?“五步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一、出示学习目标;二、独立自学提出问题;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四、展示交流质疑提升;五、总结归纳达标练习。

【关键词】科学课 高效课堂 独立自学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主题。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科学课课堂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合作学习、自我探究”落到实处?集宁区老虎山小学实行的“五步法”教学模式对此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五步法”教学模式的内容:

第一步: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目标明确,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进化》中的第一课《消失了的恐龙》。我出示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道恐龙( )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知识)

2.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能力)

3.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愿意在课后继续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本课所讲到的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提前出示学习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上。

第二步:独立自学提出问题。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学生学好科学课的前提。低年级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敢提问题,这就需要科学课教师去鼓励学生、去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教会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思起于疑,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有深层次的和浅层次的质疑。包括知识内容的质疑、方法上的质疑、批判性的质疑。对于《消失了的恐龙》这一课,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收集恐龙的照片、模型和相关知识。学生在提前自学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问题。如:

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什么时候灭绝的?灭绝的原因

2.恐龙分为几大类?

3.恐龙有变异吗?

4.恐龙早已经消失,我们现在的恐龙照片和模型是怎么来的?

5.最凶的恐龙是什么?最弱的恐龙是什么?

6.恐龙一共多少种?

7. 恐龙有多重?

8.肿头龙的头为什么是肿的?

9.最小的恐龙是什么?最大的恐龙是什么?

10.恐龙是怎样演变的?

11.恐龙的祖先是谁?

12.梁龙的护身武器是什么?身体是否很笨重?

13剑龙身上的剑为什么是菱形的?

……

在本环节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做到初读了解大致内容、细读抓住重点、精读加深理解,在阅读中诱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阅读中得到解决,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学生通过阅读或查阅没解决的问题,记下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包括对学、群学、小组探究等形式。在传统的学生座位排列方式下,首先让同座的两名同学互相探讨。仍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前后四名同学进行探讨。经过探讨后得到的解答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如在《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知道了:恐龙可以分为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三大类;恐龙和其他生物一样,同样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通过小组探讨,学生们对梁龙和剑龙的某些特性有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白恐龙的某些特性根据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有些知识通过查资料或网络查询就可以得到答案。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一部分比较简单的问题得到解决,留下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组谈论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进行。低年级的同学可以4名同学一组,相对而坐。指定或推选一名同学做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每个同学的问题进行探究。小组探究学习也培养了组长的协调统筹能力,随着小组成员能力的提高,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尝试做小组长。

到高年级后,随着学生的能力提高,小组成员可以增加为六人。小组的讨论气氛会更为热烈,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大多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得到解决。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指导。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行为、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效果等给予及时引导、评价和激励,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第四步:展示交流质疑提升。

在本环节,学生主要是将学习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每组依次展示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间共同探讨。也许前一个小组未解决的问题正是其他小组通过组内探讨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中,对于恐龙消失的原因问题上,每组同学都提出个各自的假设。通过各小组的补充,学生给出了行星撞击、气候变化、食物短缺、火山爆发等十多种原因。对剩下未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再次进行引导点拨,必要时可做适当讲解补充。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数问题得到解决,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让学生们在谈论过程中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在整个互动学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学会参与、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会互动。

第五步:总结归纳达标练习。

在本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归纳形成知识点。教师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获得的知识,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教师将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当堂训练考核,看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教学反思,总结不足,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五步法”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两种学习方式:一是自主探究,一是合作学习。最终目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实现学生会学、学会、乐学的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促使教师让出课堂、转变角色、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成长的引导者,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参考文献

[1] 《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灵活运用“科学探究”于物理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