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

时间:2022-07-07 08:01:58

浅谈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体现着国家整体居民生活质量的飞跃。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这20字要求,其首要之点是“发展生产,生活宽裕”。

【关键词】农业科技 农业

一、农村科技的重要性

然而现在不少基层干部往往将“发展生产,生活宽裕”理解为村办工业、外出务工,或者是多种经营等,就是避而不谈农业的根本性生产,即以粮食为主的农作物的生产。诚然,村办工业也好,务工也好,的确都是目前我国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村办工业办好了,是要迁入到城镇的,外出务工也是要弃土离乡奔往城镇的,就是“多种经营”,也只能是一种副业生产;而留在农村这片土地上的,依然是从事以土地为对象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农民,这些不离土地的农民才是新农村的主体,他们从事的种植业,包括附属的多种经营,才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生产”和“生活”,主要指的应该是这一部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要真正提高农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从提高根本的农业生产入手,而要想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则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村的科技水平。

二、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现状

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科技推广与应用,尤其是农业技术的推广,而当前我国农村科技的推广却面临着人员缺少,资金短缺,相应的技术推广网络亟待建立。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市有中心、乡有站所、村有技术员”的推广网络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是机构改革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原有的推广网络已经是人散网破,留下的也多是名存实亡,根本无法承担起当前全国9 亿多农民的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就是对农业科技人才需求量大幅攀升,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目前每一万农村人口有科技人员15人,而日本有100人,荷兰则有200人,如果以日本的水平来测算我们的农业技术人员至少要900万人!我们的缺口在660多万人,可见我国科技人员差距之大。从全国来看,我国共有38000多个乡镇,70多万个村,平均每个乡镇人口少则1万、多则4、5万,事实上每个乡镇的农业技术员多则2-3人,少则1人,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也就是每个农业技术人员至少要面对上万个村民去推广一项新技术!

其次是农业科技发展资金缺口急剧增大,2004年我国国家财政是按农业总产值0.1%拿出的农业研发资金,而发达国家的比例则在3-4%之间,我们的科技贡献率为45%,而发达国家的则达到70%,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30%的县市科技经费很少或没有科技经费,乡村的经费只够日常开支,极少有多余经费用作科技推广与应用。而我国农村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是乡村普遍都有巨额债务。

(一)内部孕育环境贫瘠

目前培育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管理模式陈旧。由于多年来对农村人才培育的忽视,农村人才并未真正科学、规范地纳入人事人才部门的管理,因此其评价、选拔、使用基本上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符合农村人才特点的评价、选拔机制,造成了重学历、轻贡献,重职称、轻效益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没有形成。

二是培养手段落后。目前农村人才的组织(政府)培养手段十分落后,主要体现在组织不积极,培训内容单一,经费不到位,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二)外部引进激励机制动力不足

一是相应激励机制不足以激发吸引人才。“国家—省—市—县—乡”的奖励表彰层级因缺少乡一级而不完整;推优、表彰等奖励手段应用较单一;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使用的机制也未建立,甚至原来已有的选拔使用渠道如录干、提拔为乡镇站所负责人等渠道也因种种原因而取消,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村人才的积极性。

二是流通渠道不畅。由于农村人才市场没有建立,农村人才缺乏必要的交流平台,导致了农村人才还是本乡本土所有,呈现条块分割状态,极大地阻碍了农村人才队伍的发展。

三、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举解决,但作为一个新农村建设中极为迫切的问题,不能因其的长期性与艰难性,而在现在懈于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的宏观战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地完善发展。

第一,挖掘原有体制的有用性,在其基础上建立一支具有自我更新的农业技术队伍。建立科技人员的自我更新机制,对于一些年龄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离退技术人员,通过补偿的方式让其成为本村和本地域的科技推广点,仍发挥作用。对于科技队伍内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发展。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专科、本科的科技毕业生,使得整个农村科技人才体系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各级政府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研发费用的投入,保证农业技术储备的日趋丰富;其次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中基础工作的资金投入,例如推广网络基础设施、科技网站、电教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硬件建设;再次是可以减少和取消一些低效率的科技推广投入,节约有限的科技投入资金,比如当前流行的科技大集、散发科技资料、面向农民的一些招生等。这些形式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与其投入相比还是不太经济,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不让他们看到效果、不让他们感到有一个可靠的技术依靠,他们很难会有什么动作的。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政府要有多元化的投入来源和科学的监督机制,投入除了传统的增加财政预算比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外,还可以采取税收返还、提高国债中投入比例、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上级财政直接负责、规定各级政府的土地出让金中必须有相应的比例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基础建设等方法,在科技投入的使用和监督上要从政策和法规作出明确严格的规定,把资金投向效益好、回报率高的项目,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率,并由财政、审计、纪检、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合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要检查年初的预算(尤其要杜绝科技经费的零预算)、年中的使用情况、年末决算和使用效果,确保政府的投入能够做到“多方锻造好钢、好钢用在刀刃上”,从投入上、资金使用上保证将农业技术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推广到农村的物质基础。

第三、从长期来看,发展农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从被动变主动。建立以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农村技术培训教育体制。通过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分级负担制度,改变目前“以县乡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缩小地区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的巨大差距,依法保障所有的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并通过建立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特色产业区域、困难地区职业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地方配套适当资金的制度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素质“先天不足”状况。通过各级政府具有导向性的专项资金、专门工程的扶持投入,提高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动力,引导和把握其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方向,改善农民“后天营养不良”的状况。双管齐下,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解决农民素质与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进行农业技术研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其实都是一种手段,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困扰政府的三农问题,因此我们的长期策略就在于跳出农业技术的圈子,建立一种农村技术的概念,培育一种未来农村发展的新型农民。所谓的农业技术已经不再只是农业技术,而是包括了涉农产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信息获取和加工,市场运作等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总成,这时的农业技术推广已经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来支撑和承担了,由政府以宏观调控者的角色作统筹安排,来调节和弥补市场配置中的不足和缺陷,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改善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

参考文献:

[l]卢奕坤,王蕴波.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科大学生实用型人才培养[J].江西农业学报,2006,(4).

[2]向朝阳.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6,(2).

[3]熊明华.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04,(7).

上一篇:浅谈公路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交通运输的统... 下一篇:基于胜任力的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