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11 02:03:32

基于胜任力的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的逐步普及和推广,其面向市场导向和经济效益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健全和发展,胜任力因素在绩效考核中得到初步应用。本文在阐述了胜任力内涵及与绩效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胜任力和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改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胜任力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 绩效考核

胜任力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和实施前提,它关注影响员工绩效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能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考核研究对于规范企业运行、提高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队伍素质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为此,本研究从新兴的胜任力研究出发,以期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提供新的方法。

一、胜任力的内涵及与绩效的关系

胜任力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 年在《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组织在人员选拔和甄选中采用的传统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学术测验以及等级分数等测试手段,不能预测其从事复杂工作和高层次职位工作的绩效,以及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同时这种测试手段对某些特定人群也不尽公平。他认为胜任力是个人的一些潜在特点,它包括动机、个性特点、自我形象、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这些潜在的特点促成了个人有效或卓越的工作绩效。

胜任力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绩效关联性,与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紧密联系;动态性,与工作情景联动;可区分性,能够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由此可见,胜任力概念从一出现就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将胜任力导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更能从深层次探讨个人特质对其业绩的影响。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出现得比较晚,人员考评体制相对滞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由于该类起企业往往依附于城市建设的相关单位,因此使得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指标体系都到受多种体制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影响,归纳总结起来我国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职责不明确

由于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成立较晚,因此很多企业的岗位说明书不配套,岗位职责不清,不能科学判断员工和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缺乏依据。

(二)绩效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时由于部门之间沟通少,员工之间相互不熟悉,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受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和内敛的作风,怕矛盾、怕冲突,给对方考评时追求无差别趋同,普遍给高分,使得考核失去意义。

(三)绩效管理缺乏相应的支撑

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重要性和系统性认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一般没有专门的考核部门。员工间进行评价时, 只要根据主观印象打分,草率了事,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各部门都不积极配合,使得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更加困难。

三、基于胜任力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建议及对策

在分析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参考相关胜任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借鉴国外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和其他公司基于胜任力的绩效考核方案规划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胜任力绩效考核规划方案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一)确立胜任力导向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要求和业务职能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出发,并采取相关的辅措施和配套方案,确保该项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以提升其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服务战略的支撑能力。例如将胜任力与员工的薪酬及职位晋升方案挂钩,将效益机制和效率机制引入到内部考核之中,根据员工的价值创造进行比例性分配,从而激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和创新机能。

(二)提高对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岗位职责和价值创造细分和评价的质量

结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工作岗位技术性强、业务综合优化需求高以及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根据其业务运作流程和机制确定岗位的价值创造流程,以提高服务满意度为导向细化岗位职责,从而为岗位胜任力的绩效考核系统的制定准备坚实的基础业务数据支持。现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企业的布局优化和输送策略等等业务岗位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技能也比较综合化,不同岗位之间的价值贡献也不相同,因此要对这些岗位业务体系做出相应的定量化考核方案。

(三)根据职位要求确定一般胜任力和特殊胜任力绩效标准

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外显和内隐部分的胜任力内容制定绩效标准,首先。一般胜任力绩效标准包括职位必须的各种知识、技能,这些标准随着个体从事不同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是完成绩效目标的最基本要求,可以通过专业、学历等确定;其次,特殊胜任力绩效标准主要是达到优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价值观、态度、个性等个体的内在期望和动力,这些标准不应随工作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标准的确定可以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制订完成绩效目标的高绩效者的特殊胜任力特征。

(四)建立区别性胜任特征评价体系

由于岗位的分类和层次性,不同岗位对任职者的职责要求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导致其在胜任能力上各有所长。此外,财务、生产部门的任职者在沟通能力方面相对较弱,而专业技术能力较强。因此,建立基于岗位的区别性胜任力评价标准有助于组织更加公正合理地评价和激励员工,这不仅能够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和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在同一层级的绩效评价中,应着重开发鉴别性胜任力评价标准,而不是合格性胜任力标准。

上一篇:浅谈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