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设计和塑造分析

时间:2022-07-07 07:41:28

空间的设计和塑造分析

离度听音者在对音乐进行想象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放一首歌,听听高频和低频的垂直位置,大多数人都说高频感觉在高处而低频感觉在低处。如铃挡、擦、高音的弦乐听起来总是在贝斯、底鼓的上方。这个高度的度量并不是指声源的真实高度,而是指每个声源的频率特性「3]。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频谱会影响每一个元素在声场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客观来说,低音乐器占的空间比高音乐器要大,如果一首乐曲只有三个贝斯,从听感上就会发现空间已经基本上被占满了,同时,这种“大”的低音经常会把别的声音盖住(这里的盖住并不是由于频率冲突,仅仅是因为低音占的空间多,别的声音没有位置了)。而如果将这三件贝斯换成十个三角铁一起响,虽然它们同时发声,但是你还是能分辨出每一个不同的三角铁,区分它们的位置差别。因此,总结来说,在重放声场空间高度上高频的乐器会在更高的位置,在声场中表现的体积偏小,而低频乐器定位在声场偏下的位置,体积相对来说较大。混音师在后期混音时如果想让声音能够有一定的分离度,使处于同一声像位置的乐器在“高度”上有所不同,就应该注意高低频声音的比例关系《当然,尤其要注意声场中央位置,因为在大部分流行音乐中中心位置都同时存在着底鼓、军鼓、贝斯、人声及其他独奏乐器)o2.3深度深度绝对是展现一个录音混音作品空间塑造好坏的关键性因素。

深的度量就是声源距离我们的远近。这个远近是由声音电平大小、直达声和近次反射声以及混响延迟的作用效果和它们在频谱上的特性决定的。当我们无法从宽度、高度上来分离声源时.利用远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具体分析一下以上各个因素在塑造空间深度上的作用。1)声音电平大小对于声音电平大小的调整就是在调整各轨音量的比例,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当发声体离得近时声音很大,而当它离远时声音会变小,这种近大远小的听觉规律应用到混音中来就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深度感,将各个乐器区分出层次。调整的手段主要是使用音量电位器即推子进行前后的控制。当然,将某乐器轨的声音做压缩处理,或者通过均衡器提升一个乐器声部的临场感频段也可以将这件乐器的声音拉近。可以说,在音乐混音中,通过对声音电平的调整进行前后层次的控制是最为常用的方法。2)直达声和近次反射声以及混响延迟的比例我们先来谈谈混响,在传统音乐会实况录音中,音乐厅本身具有自己特殊的混响特性,因此,这种特性通过主传声器话筒和环境话筒拾取,录音师只需要给一些个别乐器或乐器群的点话筒轨或独奏话筒轨加入适当混响使其在整个乐曲中得到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且融于其中即可。而由于录音棚本身的吸声隔声特性和近距离拾音的要求,棚中录制的声音直达声居多,缺乏自然的近次反射声和混响声,这就需要混音师在后期处理时需要给轨道加入人工的混响声.并且混响种类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我们以常用的HALL、ROOM、PLATE这3种类型进行说明。日ALL:即大厅或厅堂混晌,这种混响加上去都会在干声后面形成庞大的空间,但需要清楚的是,混响声在干声的后方,无论你加多大的厅堂混响,都不会让干声到后方去。因此,当你需要将某样乐器放到后面去的话,加厅堂混响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ROOM:房间混响,加过这种混响之后会有很明显的空间感,你能够真正感觉到这个空间的存在,因为这种类型的混响会强调近次反射声和混响声的存在,那么当这种混响加的过多时直接声和近次反射声的清晰度会自然下降,所以加过房间混响的乐器会往后靠。户LATE:板式混响,是流行音乐中最常用的一种混响类型,它的特点就是混响声很华丽,高频衰减速度慢,空间感很清晰又不会出现很庞大的空间,声源加过这种类型的混响会使原始音色变得很通透、华丽。

当然,我们需要有度的把握,板式混响由于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加入过多除了会把你的空间破坏外,还会很刺耳,使声音无法和其他乐器融合。因此,通过对这三种类型混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良好空间的塑造,是不能单单通过一种混响来实现的,举例说明,我们对于一个主唱人声的处理,如果单加大厅混响,得到的是干声后面形成很庞大的空间,但干声依然很近,所以我们再给人声加上一个适当的房间混响,这样通过房间混响本身强调近次反射声和混响声的存在,使得人声向后靠,调整了人声在整个深度层次上的定位。另外,适当的延迟效果也会改变乐器在深度上的前后远近,如一个短的延时效果(一般小于30毫秒)会让声音靠前,而一个稍长的延时(一般长于50毫秒)则会让声音靠后。频谱特性我们知道,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高频声波相比低频声波更容易损失,因此我们在对各乐器干声调整完电平比例并加上各种效果处理,声音空间的深度和层次大体已经出采后,还需要在频谱上给予一定处理以使得其频谱特性符合传播规律,如可以在混响湿声上为3500日z以上做一个高切,因为这些高频混响声音会在实际声场传播过程中损失掉,这样便可使得声音空间的塑造更为真实。通过对声场空间宽度、高度、深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多轨混音中对于空间的设计和塑造无论是在还原还是创造层面上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也就需要录音师、混音师在不断的录音实践中吸取经验,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和操作技能。希望本文粗浅的研究能够为工作者提供一个思路,以得到一个开阔且听感舒适的音乐空间。

作者:秦梓元

上一篇:空间设计的审美表现 下一篇:汉字设计在空间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