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胰腺炎引起顽固性呃逆2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7 02:51:49

针灸治疗胰腺炎引起顽固性呃逆28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胰腺炎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28例作为临床资料,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1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氯丙嗪25mg 肌肉注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穴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 胰腺炎; 顽固性呃逆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53-01

呃逆(hiccup)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致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声带闭合产生一种短促奇特的声音[1]。呃逆持续时间不等,数分钟至数日均有。若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2]。急性胰腺炎引起腹膜炎侵犯膈肌,造成膈肌痉挛,呃逆频作。呃逆使病人非常不舒服 ,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是临床常见而治疗比较棘手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分别给予氯丙嗪25mg 肌肉注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穴位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和急诊科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28例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28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呃逆,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上不缓解,符合顽固性呃逆诊断标准。按照院的先后顺序将 28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l4例。观察组男 9 例、女 5 例 ;年龄 21 ~42岁,平均(29.8 ±8.0 ) 岁;患者的病程3~5天。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23 ~45岁,平均(32±6.7 )岁,患者的病程4~6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采用氯丙嗪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采用肌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氯丙嗪25mg/次,1次/d,连续使用3天。

1.2.2 观察组: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在予氯丙嗪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针灸穴位治疗。具体的方法:取穴:膻中,足三里,内关,翳风,合谷,胃俞,膈俞。操作方法:针刺膻中 、内关 、翳风 、合谷 ,其中胃俞 、膈俞轮留取穴 ,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足三里采用针灸并用的方法,连灸3壮。针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天。

1.3 观察指标: 在2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的有关标准制定[3]。

治愈:呃逆症状消失一周内未复发者;

好转:呃逆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明显减轻;

无效:呃逆症状未减轻,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治愈加好转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

3 体会与讨论

胰腺炎引起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饮食和说话,发作频繁者甚至影响患者呼吸,危机生命。我院对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分别给予氯丙嗪25mg 肌肉注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穴位治疗。对照组单用氯丙嗪镇静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效果不理想。观察组采用在氯丙嗪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取得满意疗效。膻中穴是八会穴之一气会 ,具有和胃降逆行气之功效 ,为治疗呃逆之要穴。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之合穴 ,也是强壮身体之要穴,可温经培元 ,健脾和胃 ,疏风祛湿 ,中阳足 ,脾运健 ,气血运行通畅 ,胃气得以和降 ,瘀血痰湿无以化生 ,则呃逆自止 。内关穴既是心包经络穴 ,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三焦经相通 ,亦为八脉交会穴 ,通阴维脉 ,而阴维脉与冲脉会合于胃 、心 、胸处 ,能补益以上三经之气血 ,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止呃之功,。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穴 ,为治疗呃逆的经验穴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可镇静止痛 ,通经活经 ,清热解表 。背俞穴胃俞 、膈俞可理气宽胸 ,活血通脉 。诸穴合用 ,共奏清胃肃肺 、降逆止呃之功 。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波,王伊莞.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03.

[2] 林子玲,周小军,王莉丽,等.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7):186

[3]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19-320

上一篇:改良式背带缝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12例... 下一篇:食道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护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