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的临床探讨

时间:2022-07-07 01:08:18

综合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的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概述综合医院抗生素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方法:查阅资料总结抗生素药物选择,合理联用,预防性应用及耐药性防治 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能单一用药不用联合,能用窄谱不用广谱,尽量不预防性应用,严重感染要一步到位,力争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应用抗生素药物。

【关键词】综合医院;抗生素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的普及扩展,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抗生素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据报道,我国医院抗生素药物约占构药总金额的40%,住院患者平均应用率大于70%1 ,该数字远远超过了近年WHO调查的抗生素药物应用率30%2。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抗生素药物滥用现象十分严重,据有关报道不合理应用高达20.7%,不但浪费,还会引起药源性疾病,诱导细菌耐药发生,甚至导致复杂的二重感染,使以后抗感染治疗更为困难。为充分发挥抗生素药物的治疗作用,使毒副反应降至最低程度,又不至于使细菌发生耐药,必须合理使用。本文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就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1抗生素药物的选择

1.1避免经验用药 临床经验应与检验结果结合,选择上首先要有针对性,最好找到病源菌,据药敏结果选用病源菌高度敏感的抗生素药物。在未得到培养结果前,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生理状态及药品的抗菌谱,选用一种抗菌药。除非疗效不佳或遇有严重感染、混合感染等,才选用广谱抗菌素或联合用药。

1.2选用杀菌的抗生素药物抗生素药物作用机制 ①杀伤细菌的细胞膜,②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③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④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⑤结抗细菌的叶酸的代谢。

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磷霉素、万古霉素等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细菌在繁殖中才合成细胞壁,故上述药物为细菌繁殖期快速杀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多粘菌素等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也是杀菌药;氨基苷类抗生素药物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杀菌,对静止期不繁殖的细菌有杀灭作用,为静止期慢性杀菌药;因此,要快速控制感染,应选用杀菌药。

2合理联用

临床上多数细菌感染可用一种抗生素药物控制,不必联合。联合用药适用:①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②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③病情危重的感染;④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毒性反应。联合用药一般二联即可,而三联四联增加经济负担和副作用,应慎用。

联合用药应注意:①繁殖期杀菌药于静止期杀菌药有协同作用;②静止期杀菌药可与快速抑菌药合用,起协同或累加作用,不发生结抗;③繁殖期杀菌药决不能与快速抑菌药合用,合用有前者导致后者的活性减弱的可能;④滥用抗生素联合,可引起耐药菌珠增多,毒性反映、过敏反应增多和发生二重感染;⑤注意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免发生药物作用减弱或毒性增加。

3一步到位

目前抗生素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多主张“一步到位”,尤其对免疫缺陷 或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所致的严重感染,一步到位可争取时间控制感染,有利于患者恢复。

4手术期用药

预防术后感染用药方式有三种,即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性用药,术前一般认为最佳给药时机是在麻醉诱导期或作切口前半小时(静脉给药);术中为手术时间较长可增加一次给药;术后预防用药应限于1-2天,无感染指征及时停药;仅在大手术,污染手术或手术部位原有感染等情况下可继续用药且少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药物。

5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要严加限制,下列情况可考虑预防性应用:①消灭咽喉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②防止风心病、先心病等手术前后感染性心内膜炎;③防止复杂外伤、战伤、闭塞性脉管炎等做截肢术、发生气性坏疽;④防止结肠手术后感染;⑤防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⑥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败血症,⑦严重原发病、免疫缺陷、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药物者可预防性用抗真菌药;⑧患脑积液鼻溢耳溢、儿童切脾后、婴儿室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致病大肠杆菌感染;⑨结核菌素试验就近转为强阳性;糖尿病、尘肺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及3岁以下儿童接触排结核菌者可给药预防结核病。

6耐药性的预防

细菌对药物可分为天然(原发)耐药和获得(继发)耐药,控制和防止耐药发生、发展,必须严格掌握抗菌药应用的适应症,合理使用,杜绝滥用,能单一抗生素药物控制的感染不用联用,可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用量要足,用法正规。此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不断开发研制新型抗生素药物和灭活酶拮抗剂。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必须熟悉其药代动力学,抗菌谱及副作用等,严格掌握适应症,力争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应用抗生素药物。

参考文献

[1]王辉等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率的10年动态观察[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8

[2]朱才娟等,内蒙古胸科医院 2001年3月抗生素药物应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房》200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