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转变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06 08:42:45

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转变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既要正确的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要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及其内在规律。当下,有很多的语文老师在教着“课文”,所谓“教课文”,就是把课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课文里写什么知识,教师就讲什么知识。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同的,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教课文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所以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建立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观念,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课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思考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使语文教学从关注文本内容转移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

一、语文教学转变的重要性的主要表现方面

(一)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都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既要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要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及其内在规律。当下,有很多的语文老师在教课文,所谓教课文就把课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课文里写什么知识,教师就讲什么知识。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同的,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教课文”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所以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建立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观念,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课文,关注语文学习的社会性,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一)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

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现在每一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其他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不清晰的。我们学过的一篇精读课文《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的教案,开始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文本人物的品质”,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显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目标应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这才是语文课程的内容。

(二)根据学生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语文课程内容很多,这需要教师自己去选择。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内容往往太多、太散,教师解读文本时认为有价值的都要教,但都是教过,不求教会。如《桥》这篇课文,可以教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老师认为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很突出;还有位教师说这篇课文是层层推进,一层一层揭示这位老支书高大的形象,崇高的思想;另一位教师说这篇课文结尾揭开悬念,所以结尾非常精彩。如果每个知识点都教,再加上这篇课文字词教学要求,那么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其实,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所以备课讨论后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学会舍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结尾揭开悬念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可以学会的,这篇课文教学可以围绕这一个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同学想,前面如果点出他们是父子关系,行不行?当然也可以,你读一读,现在这样写了,有什么好?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课文,最后揭开悬念,能够增强文章吸引力,使其有悬念感。那么这个方法怎么用?老师另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结果,让学生模仿课文修改,最后揭开谜底,这篇文章该怎么改?改了以后有什么效果?这样就把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操练了一下,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这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

(三)依据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设计教学过程

要教会学生,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都应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如学习“结尾揭开悬念”,首先是理解知识的表征,这时学生理解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然后需要通过实践,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才能上升为程序性的知识,学会一种写作方法;最后还需要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去迁移、去运用,这是学习方法的教学流程。如果是课文语言的学习,那么首先是要理解、积累,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我们的语文课花在词语理解上的时间不少,所以学生学到的是消极词汇,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如果教师以运用语言为目标去设计教学过程,那么每篇课文教学都应该设计有尝试运用课文语言的教学环节。这样就能够促进消极语汇向积极语汇的转化,学生的积极词汇量增加了,语言的质量就能够大大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教学中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改善,为语文整体教学效果的改善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

[1] 周燕娥,张淑君. 例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9).

[2] 陈珍珠. 以写定教,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J]. 新课程(上旬),2015(5).

[3] 吴忠豪.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小学语文专题行动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合作学习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下一篇: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