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时间:2022-07-06 04:18:12

浅析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摘要】孝道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理念,是我国家庭文化的核心。在19世纪以前,传统孝道在我国长盛不衰,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孝道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不同程度上产生了问题,大部分的大学生也许都已经忘记何为“孝道”了。在新闻媒体、网络上,频频出现大学生不孝顺父母的事件,这一切都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伦理关系、维持社会的稳定,我们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孝道;孝道教育

一、孝道教育的缺失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价值观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由和个性,在此环境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考验,许多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孝道观念也开始变得淡漠。

近期网上出现一个名为《天堂午餐》的视频,视频中的儿子给去世的妈妈做了一顿妈妈盼望已久的午餐,可是却是只能送往天堂的午餐,视频中儿子迟到的孝心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被当今社会忽略的“孝心”话题瞬间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点击率达到400多万,此视频震撼了许多大学生。它之所以震撼是因为这个仅仅只有6分钟的视频敲击到了他们心灵深处很难面对的一个现实。现在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孝道”这个教育问题上,当代大学生并没有过于关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大学生各种不孝的行为频频被报道。2004年11月1日下午,南京大学逸夫楼的公告栏上张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信”,这封特别的信以其极具特色的鲜明代表性和强烈的震撼力被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引起了国内众多高校大学生的热烈讨论。信的内容大致讲述了一个大学生视父母为“佣人”,“取款机”的种种行为。无独有偶,2005年11月,一个名牌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为了应酬而完全忽视家里已经负债累累的事实,频繁的向父母张口要钱。当他要买房子时,家里东拼西借给他凑了30多万元,他竟然还嫌少,对从小把他含辛茹苦养育大却已经年迈的父亲说出“我一脚踩死你”的狠话。面对这样没有良心的不孝儿子,老父亲老泪纵横:“为了保证让孩子好好学习,我们省吃俭用,从来不让孩子端茶送水,帮忙干活。可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我们做错了什么?”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孝依然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最基本的做人原则。这其中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人性不灭,爱心永存。孔子从人性的本能出发,提出“爱自亲始”,首先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然后旁及别人。不爱自亲,何以爱他人?不敬其亲,何以敬他人?人性的培养必须要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在孩子还是幼儿的阶段就培养孩子兼爱天下的一切,否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的心理,也难以达到期望值。叶澜教授在一次访谈时说过:“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孝道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高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二、丰富和完善孝道教育的内容

内容是孝道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必须进一步明确、丰富和完善孝道教育的内容。

(一)爱心教育

爱是什么?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其实,他所讲的爱的主动性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这就是孝道里所讲的敬亲。

爱心是孝道的本质,也是行孝的根源和最为内在的心理动因。养亲,敬亲的行为都是出自于对父母深刻的爱的思想感情。《荀子・君道篇》有言:“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恭。”孟子认为“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万章上》)孟子认为,大孝的人,是因为它能够始终如一地敬爱父母,所以,孝是出于对父母的爱的行为。其实,很简单,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爱谁,就会无私的为谁付出,不求回报。父母完全不为自己而为儿女们辛苦奔波,也是因为父母对儿女的爱。那么,如果我们对父母也有这种深沉而伟大的爱,那么我们也会自然而然的不为自己,为父母着想。客观上来说,每个人一生下来就会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养育,从而深深的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无形之中就培养起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孟子所说的“孩提之童,无不知其爱父母”就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写照。正是源于这种对父母的爱心,激励着子女对父母行孝。爱是一切道德情感的源头和道德行为的动力,而爱自己的父母则是仁爱、博爱的起点。所以提倡爱心教育要贯穿于大学生孝道教育之中。当我们懂得了爱,学会爱别人了以后,我们就会体谅理解父母。

(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感恩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为主要教育内容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的出生都离不开父母的孕育,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为人子女就应该懂得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只有真正从内心情感上感激父母,才能在行动上践行,时时处处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孔子说,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死后,服三年孝。子女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正是子女行孝的最大动力。儒家“孝”的观念和秦汉之后的孝道,都包含有感恩的因素在其中。血缘关系和父母的养育都使这种感恩之情显得更加真诚,自然,强烈,这是人的本性,是子女对父母对其哺育自己生命的人的感情。“父之道,天性也。”“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所以很大程度上,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是源于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从这一点上来说,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进行孝道教育的情感基础,我们应该从子女和父母的情感联系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养老敬亲教育

所谓养老敬亲教育,包括了养亲教育和敬老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养老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首先要对父母进行物质赡养,这是为人子女尽孝的最起码要求。敬亲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除了对父母进行物质赡养外,更重要的是对父母进行精神赡养,这是尽孝的高层次要求。在养老敬亲的教育问题上,首先应该使大学生了解,尽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养亲。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人在步入老年之后,就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也会因为身体的衰老,或者是疾病缠身而削弱甚至是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子女必须对父母尽到赡养的义务。其次,应该使大学生了解孝道中“敬”的重要意义。《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成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孝不仅要以养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能敬重父母。《孝经》中也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就说明孝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尊敬父母,给予父母情感和精神上的关怀,而养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已。在当今社会,“养”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老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都得到了保障,既然“养”的问题已不再突出,那么孝道中的“敬”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在物质方面可能无法给父母提供太多,那么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就将成为他们尽孝的主体。老人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关心,需要关爱,最重要的是给老人精神的关心,心理的慰藉,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聆听父母的想法,使老人能够在精神层面上体会到子女的一片孝心。

三、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意义

孝道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建设国家,管理国家,播撒精神文明火种,净化社会风气的重任,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而其自身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孝道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切入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孝道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孝道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的标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在当今的社会大潮流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受到不小的冲击。在这个标榜崇尚自由和个性的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在慢慢的淡化,很多学生容易使自己走向极端,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而孝道对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以及使他们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能够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具备了最基本的责任感,能够做到对父母如此,那么旁及别人,同样能够尽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作为学生,学习是最主要的任务,但是大学生是为国家的未来培养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和谐的人格。和谐的人格不仅仅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对社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孝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和基础,每一个有道德的人都是具备孝德的人,有了孝才能够称得上是品德高尚的人,只有具有了高尚的品德才有可能培养真正和谐的人格,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二)加强孝道教育,促进家庭和谐氛围的形成

人类社会无论经过怎样的发展,也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家作为心灵的避风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最富有感情的。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而又充满竞争力的社会,家作为我们的最大的精神支持,它的宁静和安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出现了变化,传统的大家庭逐渐变为只有一个独生子女的小家庭,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的溺爱也到了极点,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也使家庭成员的地位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小敬老”,而现在是“老怕小”。所以家庭成员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主要是取决于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不同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和冲突,家庭成员也不例外,再加上子女和父母所受的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的年代也有所差异,不同的两代人之间肯定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在如今的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父母对子女的妥协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即使如此,有些家庭的子女还是对父母不满意,经常无缘无故的生气或者是无视家庭的实际情况,任性地提一些过分的要求,使得父母小心翼翼,更不要谈和谐的家庭氛围了。相反,如果子女能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我们无私的付出,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和谐轻松。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样才能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加强孝道教育,有利于推动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

孝道是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形成的助推力,在古代封建社会,人际关系主要是靠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伦理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的,维系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孝道就成为了所有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基础。传统孝道现代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不仅仅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还要尊敬长辈,其实就是对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的诠释。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不仅能够强化他们对父母的孝顺,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意识。这样,才会形成“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和谐社会文化。而和谐文化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和谐社会的建设是需要每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来参与建设的,而这些人都是来自于每一个家庭,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家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根源。孝道教育对于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确实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煜.你与亲人的距离有多远[N].浙江日报,20060128(8)

[2]赵志疆.孝“啃老族”亟需“心理断奶”[N].梅州日报,20071015(2)

[3]舒扬.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3337

[4]贾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张长水,李化树.青少年感恩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6):3538

[6]彭进清,吴虹.论和谐人格[J].伦理学研究,2010(4)

[7]张莉.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8]李忠杰.论建设和谐文化[N].光明日报,20061009

基金项目: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JG54。

作者简介:

(1989-),河南驻马店人,西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探索设计企业服务领先新模式 下一篇: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的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