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用抗菌素,不是越少越好

时间:2022-07-06 03:15:49

本刊上期特别策划《全民输液》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反思过度医疗的同时,很多人也对抗菌素的使用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抗菌素究竟应该什么时候用?用量应该怎样掌握?尤其对孩子来说,如何才能既治好病又不埋下健康隐患呢?

孩子生病了,医生给孩子开了抗菌素,可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吃了抗菌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就不给孩子吃。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是不正确的。

“单枪匹马”作战将影响孩子健康

细菌感染孩子后,如果您不让孩子吃抗菌素,孩子就要单枪匹马地与细菌作战。孩子的“兵工厂”主要是扁桃体、腺样体和肠道淋巴系统,为了提高战斗力,这些工厂就要扩编,也就是代偿性增大。医生在检查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的扁桃体肿大,孩子肚子疼(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果这些器官经常代偿性增大,就会形成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增生,孩子睡觉会打呼噜,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如果家长及时给孩子吃抗菌素,孩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确定细菌感染后要及时用抗生素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给孩子吃抗菌素?什么情况下不应该给孩子吃抗菌素?什么情况下给孩子吃抗菌素会导致细菌耐药呢?

抗菌素是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能杀灭或抑制细菌。很多媒体经常说医生滥用抗菌素,这导致很多病人连合理的抗菌素都不敢使用了。

现在大医院的儿科都比较正规,一般的感冒发烧也需要检查血常规,如果检查结果证明孩子是细菌感染,这时候使用抗菌素就是正确的,不使用才是错误的。滥用抗菌素主要指不做检查或者凭经验使用。

儿科主要使用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抗菌素,这些抗菌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一代头孢主要的副作用是肾毒性,三代头孢的副作用已经很小了。相对于疾病对人体的损伤,抗菌素的副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使用抗菌素要遵循的五大原则

1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标,血常规检查提示有细菌感染后再用。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时候是感染导致的,有时候是非感染导致的。而在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产生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前提。

2用药要足量,还要坚持按疗程用药。对细菌就要一棍子打死,否则它还会死灰复燃,甚至更厉害。超级耐药菌就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很多家长怕药物有副作用,认为不发烧了或者不咳嗽了,孩子的病就好了,就可以停药了。其实完全不是,也许孩子身体里的细菌刚刚被压制住,如果马上停药,细菌就会死灰复燃。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服用抗菌素时,不要随便减少服用的次数和时间。

3不要随意把抗菌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使用,这样会造成细菌的耐药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抗菌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和感觉判断药物好坏是不可取的。

5不要几个抗菌素来回交替使用。孩子生病了,部分家长太着急,不顾疾病的发展规律,频繁更换抗菌素,以期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结果欲速则不达。

上一篇:被吓出来的“乙肝恐慌” 下一篇:免疫力低下就是“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