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现存弊端分析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6 02:34:20

高职英语教学中现存弊端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 要】英语是从幼儿园时代就开始备受重视的一门学科,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却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多重制约,走到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窘境的相关策略,以期对湖南省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点深思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全民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前一些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硬件教学设施上与以前相比也有很大改善,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文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目前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如何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一、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偏低。众所周知,湖南省高职院校招

生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是在200~300分,明显低于本科批次类学校。显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原本就要比本科院校学生差,英语基础就更加要低一个等级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生源都是来自农村等偏远地区,口音干扰,加上偏远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整体英语基础差、英语听说水平更加薄弱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低落,积极性偏低的局面。在整体水平上来说,学生成绩分布基本上呈金字塔形式,即大部分学生构成塔基,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处于塔尖。面对这样一批学生,如何搞好英语教学,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教师缺乏积极的教学态度。高职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升学压力。为此,教师缺乏像中小学教师那样的强烈责任心和压力感。同时,高职教师的科研压力却远远大于中小学教师,学历的升级,职称的评定,每年学院规定的科研任务,以及迎接各类检查和考核所需准备的材料都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工作在高职教师所有工作任务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更多的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任务中,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自然相对匮乏,教师积极性的下降,自然也就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成效。

3.教与学的理念偏差。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同,一般的学生在毕业后都会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而不是继续深造。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的时间后,学校或学生自己都可以推荐或联系到相应的实习或工作单位,有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甚至与在校所学专业毫不相干。为此,学生缺乏学的积极性,教师也因此缺乏教的紧迫感。课堂教学变成一场时间上的消耗战,而不是一场积极有效的攻坚战。

4.教材选用适用性不强。目前,各大出版社都针对高职院校设计出版了各类教材,打出的都是实用性的牌。可是,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高职院校日益下降的生源质量问题。很多教材在设计和选材上都非常独到和新颖,但难度却相对偏大,任务偏重,而且对硬件的要求也偏高。尤其是商务英语这一块,高职教育一直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可商务英语教材却很难真正达到与工作过程的贴合,哪怕有适度的结合也颇有牵强之意。为此,高职院校的教材选定成为教师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难题,教材变动大,导致教师备课任务增加,学生适应期拉长,也间接导致师生教与学的疲劳情绪和积极性的丧失。

5.部分院校和专业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英语协会的年会,与会的都是全省各高职院校的英语系负责人,大家聚到一起大倒苦水,无非都是近年商务英语生源数量下降,导致商务英语专业被边缘化,学院不重视,从教学硬件到教师进修等各方面都受到制约,大大挫伤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很多学院还存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比如湖南省教育厅力推的“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本是个很好的教学交流和资源分享平台,但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学院机房设施不足和网络受限等各个因素的制约。在实践教学中,世界大学城里的优质资源根本无法真正应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及自学中,空间资源建设的初衷自然也就成为一纸空谈。

二、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1.考虑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次的教学原则。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同,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因此高职生入学后,应对其进行水平测试,尤其是口语与听力能力的测试。在测试之后,按照测试的成绩分班,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

2.严把教学质量关,将教师教学实绩列为考核内容之一。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应当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教学工作中。学院也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实绩的考核工作,将教师的教学成效列入到职称评定的审核条件以及年度考核和其他进修培养考核中,间接促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同时,其他非教学工作任务也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以适当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工作量。

3.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突出职业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跳出传统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与英语课程应用性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如在会话联系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分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对话情景中,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接收;开展英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通过青年学生的竞争心理,促使他们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知识学习,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也可适当走出教室,到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实训场地进行现场的模拟与训练。

4.选用符合实际的教材,并加强校本教材的建设工作。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是定向培养的,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突出今后学生的岗位特点,刻意安排一些今后学生可能遇到的场景与专业文献资料阅读,例如英文的仪器说明、技术标准等等。教材更多是给老师一种教学上的导引作用,老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学院也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积极开发适应于本院学生的校本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5.从政策层面上加强重视,软硬件建设两手抓。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方向仍集中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珠三角地区。为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更要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听说水平的锻炼培养,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给英语尤其是英语听说一席之地,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硬件上加强建设,还高职英语教育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它的影响根深蒂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国家教育部应更加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督促高职院校搞好各项教辅手段建设。高职院校管理者应交流探讨,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更好的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不仅要把英语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还要激发学生在英语课学习时的乐趣,并且要真正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符合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上一篇:浅谈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下一篇:探讨企业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