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06 01:08:44

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探讨

摘 要:一边要大量利用森林资源,一边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要如何实现?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繁茂,文明兴旺。而自然保护区是森林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因此,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森林经营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末期,大规模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1.2 第二阶段

20世纪70~90年代末期,以木材生产和生态建设并举的恢复发展。

1.3 第三阶段

21世纪至当前,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经营目标主要表现的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森林产品的提供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通过发展森林产业,拉动当地其他诸如农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价值;通过发展林业实现保护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水源涵养、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效益。

2 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长期重造、轻抚育经营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党和政府就提出了森林工业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为正确处理森林采育关系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在实践中很好的贯彻执行。主要表现在,国家在林业经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人工林的种植,但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与投入不成比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自然循环和环境,引发了诸如森林结构不合理、土地生长能力变差等一系列问题。

2.2 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低,经营措施单一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通过森林经营试点的推广与落实,许多新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森林经营之中,给森林经营带来了一系列的有益之处。但是从当前的需求与目标来看,这点效益还是不够的。我国许多森林经营单位都还能处于一个比较低水平的状态,没有达到现代林业的规模。主要表现在现代林业的要求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立体经营与多层次经营、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

3 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优化措施

3.1 完善森林分类经营体系

从森林的自然属性上来看,每片森林都具有多功能的属性。为了协调解决严格保护和经营利用的矛盾,可以以主导功能来分类,每一类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这就是分类经营。但目前的划分为两类,不足以解决严格保护和经营利用的矛盾。建议对此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划分为3类,即森林分类的“飞机模型”:一翼:严格保护林;一翼:商品林;机身:多功能森林(或多用途林)。严格保护林是指重要生态区位的森林,以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主导功能,如江河源头及2侧一定范围、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的森林,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商品林是指以生产商品材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如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等,以经济效益为最大化开展森林经营。以上2种的划分比例应严格控制。多功能森林(或多用途林)是指用于木材产品的生产、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存和提供社会文化服务的任何一种组合的森林,这是森林经营的主体对象,按照森林经营规程和经营方案开展多功能经营。

3.2 加速森林资源的培育

3.2.1 天然次生林,占地面积最大,但也是最不像样的

主要解决目的树种缺乏,林分逆向演替等问题。这些林子已经退化了,这些先锋树种几年后寿命也就不行了。要通过疏伐上层林木,加强补植、补造一些目的树种,促使其向高级阶段演替。

3.2.2 主张原始林保护第一,不能破坏,要维持生态原貌,可以不经营

自然保护区分2种情况,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就是要以保护为主,尽可能维持生态原貌,在非核心区,就是要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理论,采取近自然的经营措施,促进林分由低级向高级群落发展。

3.2.3 人工纯林过密过纯,严重影响了它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如果它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就要采取近自然的措施来改进它,逐渐发展成异龄复层混交林,要补种一些其他树种进去。如果以生产木材为主,就要间密留稀,提高林地生产力,同时也要解决多代连作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

3.2.4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在不影响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小面积发展,可以采取法正林的理论大采大造。

4 加大保护区的科研力度,建立多种经营技术指导中心

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区的科研力度,认真做好保护区的资源调查、科学考察和野外监测巡护等工作。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吸引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到保护区有计划地、有目的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研合作项目,切实真正培养出自己的科研人才来。要加强保护区科研能力建设,建立起标本室、实验室等,提高保护区科研水平,加大保护区内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和主要保护对象的消长动态的监测,每年向省厅保护处提交监测报告,大力推进保护区的科学发展进程。要强化保护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根据需要积极吸纳保护区保护管理类型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改善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

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客观条件及当前的经营状况,在当地建立森林经营指导机构,为森林经营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经营指导机构的建立可以通过与一些科研机构或有森林专业的高校合作的方式实现。在机构成立之后应当积极的从事森林经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在林业种植、新品种培育、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使当地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的良好格局,促进科技转化效益的进度。

参考文献

[1] 陈世清,涂慧萍,唐志蕴.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策略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12(02).

[2] 蒋敏元,朱洪革.国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研究综述[J].中国林业经济,2012(05).

上一篇:浅析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RFID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溯源系统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