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6 01:00:02

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几点思考

一、我镇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就业的基本情况 我镇目前有残疾人998人,关联到978户家庭。其中,低保残疾人口为210人,约占残疾人数的21%;重度残疾人口为36人,约占残疾人数的3.6%。与上述情况相对应,我镇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远低于当地正常人的就业率,残疾人就业存在着就业率低,优惠政策还不很到位,在就业竞争中仍处于劣势。我镇残疾人生活状况总体上低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 二、残疾人“就业难”成因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好的”,残疾人渴求社会的关心,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一片蓝天。如此强烈的自立欲望,为何社会中还会存在较多的残疾人无法就业呢? 首先从残疾人自身来找一下缺陷的所在。 (一)残疾人自身的原因 1、残疾人整体劳动技能低。由于残疾人自身残疾因素,大部分残疾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应有的劳动技能,残疾人合适的、可选择的工作类型受到其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劳动技能的影响,因而往往在择业上受到限制。 2、残疾人由于身体或精神、智力上存在的缺陷,加之外界因素的刺激,在心理上多多少少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压抑感,缺乏自信,使其本来应有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容易失去就业的机会。 3、有的残疾人自身对就业待遇要求高,而自信心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只愿从事工资高、条件舒适的工作;有的残疾人认为被录用是理所当然,在工作时不够尽心尽力,易被解雇;还有的残疾人自己不去找市场,而是找政府,只等政府部门给他工作机会,依赖性强。 其次,来看看社会和政府层面的问题。 (二)外部原因 1、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一是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看,劳动力供大于求。我镇人口较多,劳动力总量大,每年新生劳动力在不断增加;二是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从我镇的产业结构构成情况看,二、三产业相对发达,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偏少。 2、社会对残疾人的能力认知度不够,对其关注仍不足。许多群众仍对残疾人抱着歧视的态度,排斥残疾人,使残疾人的心灵受到伤害,工作能力受到影响。部分单位和企业对残疾人就业抱有偏见,把残疾人看成“残废人”,认为他们是单位和企业的包袱;有的单位和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招用残疾人;有些录用了残疾人的单位和企业,也不能正确地看待残疾人的工作能力问题,加之缺少对他们的培训,使残疾人的技能无法施展。 3、现有保护残疾人的就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尽管现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及帮扶政策,但由于用人单位和企业依法按比例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责任不够明确,不少单位存在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和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歧视残疾人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的就业工作。 4、促进残疾人就业机制尚不健全,面对残疾人的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发挥不够。一方面,残疾人用工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工作网络未完善,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信息和残疾人求职信息渠道不通畅,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训练工作相对滞后,许多残疾人没有一技之长;三是重度、智障、精神残疾人劳动庇护机构较少,不能有效地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思考 关注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展示残疾人的才华,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事关社会的安全稳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因而,针对上述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对于残疾人“就业难”问题,我们应从残疾人自身、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找出一条解救的出路。下面就此问题,提出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残疾人自身层面。 1、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准备求职的残疾人,自身要树立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就业健康心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寻求就业机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对于求职的选择,要了解市场需求,了解自己的就业能力和条件,量体裁衣,合理定位,要大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对于即将上岗的残疾人,要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迎接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做生活的强者。通过思维的转变,正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竞争。 2、积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试想,若技能素质很差,身体又残疾的人推到单位就业,必将出现受歧视、遭冷遇的结果。因此,平时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关心、掌握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参加定向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着眼于更高级技术的培训,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对于已在工作的残疾人也需定时充电,使自己能跟得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政府层面 1、不断完善各类政策措施,提供良好的残疾人就业条件。一是政府要发挥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职能意识、求实意识,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二是落实好已有就业促进政策。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就业,对个体从事经营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执法监察力度,定期开展残疾人劳动用工执法检查,确保同工同酬,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和合法权益;积极拓展社区及第三产业残人就业渠道,统筹协调解决自主创业残疾人的经营场地问题,优先安置贫困残疾人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三是对于我镇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政府要通过政策、信贷、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帮助,使他们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针对其特点,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把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作为扶持的重点,特别是充分发挥好“梅里助残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并通过扶持种植红薯、冬枣等方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在规划 和发展城镇建设时,积极吸纳农村残疾人就业,鼓励更多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 2、加强就业服务,建立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服务”六到位,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二是充分发挥机构作用,做好残疾人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岗位的信息采集、求职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失业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形成残疾人就业信息网。三是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做好对残疾人岗前培训,建立“培训-实习-鉴定-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四是创造条件,多方协调。每年举办二期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便利。 (三)社会层面 在社会各界助残这一方面,我们有许多的事可以做。 1、加大助残扶残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各类媒体要加大宣传,多开展一些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如优秀残疾人典型事迹宣传,问卷调查,宣传单的发放等,使广大群众对残疾人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真正地从思想上转变对残疾人的观念,尊重残疾人,接受残疾人,平等对待残疾人;各村(居)需经常宣传有关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并让广大群众都参与进来,使他们对残疾人事业有真切的认识和体会。也使残疾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 2、 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等各类活动,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充分发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要帮钱、帮物,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更要帮技术,送信息,多渠道帮助残疾人寻找就业门路,创造出一条既要依靠政府、社会,又要自强、自立的脱贫道路。“让世界充满爱”是全社会有爱心和社会良知的人的共同心愿与义不容辞的责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性至善至美的体现。残疾人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与健全人拥有同样的尊严和权利,拥有同等的生命价值。他们渴望融入社会,展现自我,自食其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改善生活质量,过上和健全人一样幸福的生活。他们也渴望成为一个小康家庭,对他们来说,机会比关爱更重要。给他们一个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远比一句响亮的关爱口号要管用得多。正如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信,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关爱残疾人,多为他们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和施展才能的平台,他们一定能够为社会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也一定能够融入到小康社会之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学习“三种精神”争做“五个典范”——学习牛... 下一篇:妇联帮助女性创业就业问题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