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7-06 11:51:40

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有效;读;写;课堂氛围;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75—01

语文课堂要成功、高效,必须讲究方法。根据教学规律、原则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创新的,但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读、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又要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读、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首先是读的教学。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读,为了认识和理解书刊、报纸、影视等所传递的信息。读也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不多读则无以广识。而多读的前提就是要会速读。美国阅读教学讲“五W一H”(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故、怎么样)这一方法,可拿来借鉴。经常这样做,能逐步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而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把训练速读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其次是写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教读是手段,教写是目的;对学生来说,读就是学,写就是用,就是实际操作。而技能必须经过实际操作才能获得,只有在写的反复实践中,学生才能够学会写作,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基于此,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写。两周一篇大作文,每周一篇小作文。另外,课堂教学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临时设置一些片断作文。我曾用了一套二次作文的教学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一个题目学生写两次。第一次学生自由写,第二次在教师指点下修改再重写,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前后所写作文的区别以及优缺点。

熟练地读、写应该是学生努力掌握的能力。叶圣陶曾说:“学生既然要一辈子看书作文,语文就得着眼在这点上,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就得抓住这个关键不放松。

二、积极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在现在的语文课堂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其体会主要有:通过阅读思考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就大胆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静心地聆听音乐中的山泉叮咚声、翠竹摇摆声、山鸟鸣叫声……学生在音乐中各自想象着春之景。我趁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让学生描述他们通过音乐捕捉到的画面,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学生们经过美妙音乐的感染之后,纷纷畅所欲言。他们有的说,春就是小草萌发,百花齐放;有的说,春就是细雨蒙蒙,万物复苏;有的说,春就是山泉消融,群鸟争鸣,山花争艳……由于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敢于想并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事实上,在本节课中,我也被学生活跃的思维所感染。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互相影响着、感染着,为进入正文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教学情绪,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学语文的乐趣,也体验到了竞争后成功的喜悦,更懂得了怎样学语文。

三、加强实践,从“说”突破,改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不敢开口“说”,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上课前十分钟,我每天都会请两位学生上台来进行口头训练。全班学生轮流进行,使口头训练形成一种制度,学期结束后收到了显著效果。

1.让学生们练胆、壮胆,摆脱羞怯的心理。只要有学生上台来讲,不论好坏,我都适度给予表扬、激励,让他们有“说”的信心与勇气。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整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2.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训练中,要求学生根据社会中的某一现象,有针对性、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上一篇:校本课程区域联动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以《七色花》为例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