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时间:2022-07-06 08:37:36

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摘要 总结了黄瓜霜霉病危害特点,从露地、保护地2个方面提出其无公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露地;保护地;危害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82-01

霜霉病为黄瓜的常见病,传播较快。一旦发病,整个群体叶片在数日内大半黄斑满布,甚至枯干致死,严重影响其产量[1-2]。单一进行药剂防治效果不是很好,应充分认识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特点,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和进一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等综合措施,同时进行药剂防治,才可使霜霉病防控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1 危害特点

1.1 危害寄主单一

霜霉病由假霜霉属真菌侵染致病,该病原菌存活在保护地或露地的发病植株上。除了危害黄瓜外,还对其他瓜类作物造成侵害,如丝瓜、南瓜、冬瓜、苦瓜、西葫芦、甜瓜等。

1.2 传播方式

孢子囊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北方冬春有保护地种植瓜类,夏秋有露地种植瓜类,而在南方地区常年均有瓜类种植,该病辗转危害,周年发病。

1.3 危害症状

幼苗出土后,子叶期就能感染该病。子叶出现不规则黄化现象,可能先发生在子叶的边缘和中部,位置不固定,并逐渐扩大,最后变成褐色、干枯而死。真叶期发病多半在叶缘或叶片局部出现水渍状小斑,很快便由黄绿色变成黄色大病斑,并不断发展。由于受到叶脉的限制,病斑常呈形状不一的三角形。潮湿情况下,叶背面的病斑处有黑色霉层。病重时,叶子干枯。

1.4 发病条件

黄瓜生长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 ℃,夜间10~18 ℃;而该病流行的适宜气温是16~24 ℃。可人为调控保护地内气温水平,来抑制此类病害的发生。当气温为15~22 ℃、相对湿度83%以上时,湿度越大,叶背面病斑处产生的孢子囊就越多;当叶面有水滴或水膜的时间持续3 h以上时,利于孢子囊萌发和侵入叶片。此病属低糖病害,用测糖仪测定功能叶片位置的卷须,其含糖量为2.0%~2.2%时,病害可能发生。植株生长衰弱或植株体内葡萄糖含量不足或保护地内CO2含量不足或阴雨天或保护地内光照条件差时,较易发生霜霉病;施肥过程中偏施氮肥,植株易染霜霉病。

2 露地无公害防治技术

2.1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

目前已育成许多抗霜霉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可有效抑制病害蔓延,如山东28945、津杂1号、津杂4号、津早3号、津研4号、津研7号、沪5号、农城4号、中农5号、农大9303等。避免与瓜类作物连茬或邻茬,用以避免病原菌反复为害。宜采用地膜覆盖小高畦栽培。

2.2 肥水管理

施腐熟有机肥75~150 t/hm2、过磷酸钙375~600 kg/hm2作为基肥,其中1/3基肥按定植行进行沟施,2/3基肥进行撒施并翻入土中,深度为10~15 cm;如用腐熟鸡粪作基肥,施用时应掌握在15 t/hm2以下。适时适量浇水,避免浇水后遇降雨天或连阴天。提前挖好排水沟,以防田间积水;若夏季遇热雷雨后,应马上用井水串浇。

进入结瓜期结合浇水,适量追施速效性化肥,施磷酸二铵105~22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375~450 kg/hm2,或尿素75~150 kg/hm2,或腐熟人粪尿3 750~11 250 kg/hm2等。

2.3 田间管理

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打去老叶、侧枝,摘除卷须和雄花,以节约植株体内营养,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同时,要把摘下的植株残体带到田外进行集中深埋。

2.4 药剂防治

宜选用下列药剂防治: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每隔5~7 d喷1次,轮换用药,连喷数次。注意宜在雨前喷药,喷药后24 h内遇雨应补喷[3]。

3 保护地无公害防治技术

3.1 正确选膜

为减少棚膜上结露水,保护地棚膜宜选用聚氯乙烯无滴膜。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护地内宜采用地膜覆盖双垄栽培。

3.2 适时浇水

保护地应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及时闭棚升温至35~38 ℃,1~2 h后逐渐放风,排出水蒸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膜下浇水或采用滴灌、渗灌技术浇水。同时,避免浇水后遇降雨、降雪天气或连阴天气。

3.3 营养补充

当植株体内含糖量较低时,应在晴天上午每隔5~6 d对叶背面喷施糖液(葡萄糖或红糖或白糖3.75~7.50 kg/hm2对清水750 kg/hm2)或糖尿液(白糖或红糖7.5 kg/hm2、尿素3.0 kg/hm2对清水750 kg/hm2)1次,连喷几次,以提高植株体内糖含量,使其达到3.0%~3.3%。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00~1 000 mg/kg[4]。

3.4 加强管理

保护地栽培调控温湿度应采用放风的办法,上午温度保持在25~30 ℃,相对湿度75%左右;下午温度20~25 ℃,相对湿度70%左右;前半夜温度15~20 ℃,相对湿度不超过80%;后半夜温度10~13 ℃,防止叶面结露。坚持每天清除棚膜上的草渣、灰尘等物,11月至翌年4月可在日光温室内北墙前悬挂反光带,用以改善光照条件。可用抹布蘸上大豆粉末擦去棚膜下的雾滴。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在行间铺上1层麦秸、稻草或塑料薄膜等。为防夜温偏低,可采取塑料大棚周围放置成捆的作物秸秆或在棚膜顶上增加1层草苫等一系列保温措施。

3.5 高温闷棚

病害迅速发展时,可采取高温闷棚抑制病害发展。具体方法是:选择晴天上午,密闭棚膜,使棚内温度上升至45 ℃左右,保持2 h后逐渐放风,使棚温慢慢下降。过10 d左右,可依上述方法,再进行1次闷棚。

3.6 药剂防治

喷药时间宜选择晴天上午。傍晚将棚膜密闭,用5%百菌清粉尘剂15 kg/hm2喷粉或用45%百菌清烟剂3 750~4 500 g/hm2熏蒸效果较好。

4 参考文献

[1] 石延霞,李宝聚.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391-395.

[2] 曹宗波,郭振升,王红红,等.7种药剂对温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94-3595.

[3] 李洪山,申玉香,马旭东.棚栽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特点及其化学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62-64.

[4] 胡宁宝,吴华圃.无公害黄瓜生产中对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华北农学报,2008,21(S1):18-21.

上一篇:大肠杆菌MetJ的基因修饰对其蛋氨酸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三门峡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