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有效体育课堂教学探究

时间:2022-07-06 08:29:05

基于新课程的有效体育课堂教学探究

目前,我们正在学习和落实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当我们“走进新课堂”的时候,才可以说“走进了新课程”;当我们通过“新课堂”来展示“新课程”的时候,才可以说真正实施了“新课程”。我认为这个“新课堂”首先应该是有效的课堂。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有效教学于20世纪上半叶出现,主要是为解决知识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包括效益、效率和安全三重意蕴。

效益——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对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有益。

效率——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安全——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有效的体育教学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学习评价等。

今天我们把视角主要聚焦于课堂,因为一个学校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就只能行走在教育的边缘上。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二、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征

1.以生为本

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安全高效

体育教师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要有安全保护的意识,要能有效传递知识、技能和情感,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做到安全高效。

3.注重量化

有效教学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整体性、协调性,体育教师要做到目标导向贯穿教学全过程,目标达成率、运动负荷等有量化指标并可测量。例如SPARK课堂中采用MVPA评价学生活动水平,其学生中等和剧烈活动的时间要达到50%以上。

4.突出针对性

一是针对教材特点,选择教学策略(表1)。

二是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表2)。

5.充满活力

课堂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昂扬学生的运动激情,促进学生的有效学练,必定使学生终身受益。

这种活力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是单纯形式上的绚丽多彩,而是体育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是让“运动”的课程“活”起来,改变“缺乏运动”“机械运动”“枯燥运动”“单纯运动”“远离生活的运动”等死气沉沉的体育课状况,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让有效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不仅成为学生一生中美好的回忆,而且成为他终身体育的动力和资源。

三、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索

1.盘活教材、精心设计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

⑴解读课标、研究教材

首先,要熟知学生的起始点。要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结构,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其次,要关注新旧知识连接点。要了解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找准由旧知引入新知的连接点,挖掘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简单重复和逻辑混乱。

再次,要掌握知识、技能的增长点。要深化新学知识、技能,不断巩固、应用并加以拓展。

⑵灵活处理教材

第一,根据教材找准重点、结合学情确定难点。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个体差异,合理地选择方法、手段。

第三,要有恰当的学习梯度,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搭建“扶梯”。

第四,要有恰当的负荷,学练的强度、密度要适当。

⑶重视教材的教育性,挖掘教材的非智力因素

体育学科开放的教学环境、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负荷的特质,决定了学生通过体验可以感受更直接、更亲切、更强烈的刺激,唤醒已有的背景经验,并与之融通,从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教材的教育性,充分挖掘教材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充分体验身体练习的乐与累,运动训练的强与弱,对待困难的进与退,动作完成的好与差,比赛结果的胜与负,遭遇挫折的勇与怯,成绩面前的喜与悲,这种变化多端的直接体验是实现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温床。所以“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生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活动”。作为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从教学设计开始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要结合教材考虑如何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调控学习情绪,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

⑷精心备课,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按照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这个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来说依次是:水平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教学设计;而对高中阶段来说依次为:水平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教学设计。

从表面上看似乎课时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其实不然。按照南京师范大学顾渊彦教授的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才是教学设计系统中最完整的基本单位。

我赞成顾渊彦教授的看法,这种在教学设计系统中以单元为完整的基本单位的设计思路不仅科学合理而且契合我国的国情和校情,对一线体育教师来讲是简便易行的。

我认为以单元为完整的基本单位的体育教学设计,可以有以下内容:

①设计思想。

②教材分析。

③学情分析。

④单元教学计划。

内含:单元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课时分配、学习评价等。

⑤单元所含各课时的教案。

包括:学校名称、上课年级、学生人数(男、女)、课次、目标、内容、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运动负荷预计、场地器材安排等。

2.搞活教学现场,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条件

⑴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表现欲)、心理安全(不怕在学练中犯错,希望别人能宽容)、心理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心理满足(体验成功乐趣)的特性。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氛围,创设良好的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

⑵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有人说,学生喜欢某一老师就喜欢上他/她的课,喜欢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喜欢这个体育老师有时是喜欢老师健美的身材和高超的示范动作,可能更多的还是喜欢你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品质,喜欢你民主平等、宽容厚道的气度,喜欢你幽默有趣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教法。这样,教师站在学生角度上的教导、提醒、赞扬、批评,在学生的眼里就不再是唠叨和苛刻的要求,而是一种唤醒、激励和鼓舞。

⑶创设开放性空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

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三要让学生有充裕的学练时间;

四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大胆质疑;

五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评议。

3.激活过程与方法,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途径

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应重视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一种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特征是从事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顾渊彦教授指出“学生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是技术,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则是技能。”他还强调“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属于认知范畴,它是人类认知体系中的一个特殊领域——身体认知。”这种身体认知和其他文化课的认知不同,主要是通过体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十分重视体验式教学。

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已被我省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重视,在前几年对中小学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讲得少讲得精了,学生学练的时间多了;教师动不动就将学生集中起来讲解的情况少了,在和学生一起互动中进行个别指导的情况多了;学生规规矩矩排队等待运动的少了,主动尝试、自主学练、积极体验的机会多了。但我们也发现大家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还不够。首先,身体体验还不够到位,即运动负荷不够。按照SPARK课程的说法,就是MVPA即中等至剧烈活动的时间还未达到50%。其次,心理体验还不够活跃,学生运动的积极情绪还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缺乏活力。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身体体验的“量”达到一个适合的“度”,并且让学生心理体验的“质”达到一个良好状态,让我们的体育课真正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我们体育教学永恒的主题。

⑵因材施教

一要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段和所教班级的学情选用不同的组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是先学后练还是先练后学,教师要心中有数,灵活掌握。二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出发,确定学习的难度、强度和密度,但也要兼顾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三要巧用技能展示和即时评价,捕捉学生学练中的亮点,张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鼓励学生遵守规则、互帮互学、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

⑶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口令、哨声、肢体语言来调动和组织学生学练;要针对重难点和技术要领适时进行示范和点拨诱导;要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学生交往与合作;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练状态、运动保护和安全状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控;要用自己的激情去带动学生积极的学练情绪,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中等至剧烈活动的时间达到50%以上。

4.活用“以学定教”,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的难能可贵在于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心一意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着想。这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必须要有一颗年轻灵动的心去和学生一起互动,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坚持育体育人,通过每一节课及其课外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大胆学练,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我们就要坚持做到五个关注:

⑴关注学生运动参与的状态

参与的广度——全体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教学和活动中来?

参与的深度——是被动消极的参与还是主动积极的参与?

⑵关注学生学练的情绪状态

教学氛围是否民主、和谐和活跃?

学生的学练心境和学习兴趣如何?

⑶关注学生课堂上的交往状态

融入集体参与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如何?

师生、生生互动,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局面有无形成?

⑷关注学生的身体认知状态

学生有无充分的学练时间进行身体认知?

学生认知状态是否被激活?

⑸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学练和安全保护的情况有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调控?

四、创建有效体育课堂的思考

创建有效的体育课堂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其中教学信息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学习工具;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师,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四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和风格。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当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功能优势,完整和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实现情绪、交往、思维和目标达成的最佳状态。

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是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信息(教材等)、教学媒体(场地、器材)是客体,客体为主体服务,我们决不能反客为主,过于难的教学内容和过于花哨繁多的器材不是我们的选择。

在双主体中,教师这个主体处于“导”的地位,学生这个主体处于“学”的地位,“导”通过“学”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基于当前教育环境的最好的师生关系的描述。

2.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教学实施前对教学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预测和设计。

预设的准确,源于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源于对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解读和认知,源于对教材的剖析和内化,源于对校情、学情的分析和判断。

但是,教学过程不是预设不变的。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教学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对“预设”和“生成”我们不能绝对化,要注重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辨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互动而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弥足珍贵的,它们有时可能是锦上添花,有时又可能是节外生枝,教师要善于捕捉,并有效利用。

3.学会与会学

教师培养学生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学会”就为止,而要让学生“会学”,但是“会学”起步于“学会”,没有千千万万个“学会”,就没有后来的“会学”。体育学习的实践性非常强,这就更凸显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意义。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导学”就是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4.规范化与个性化

在我省每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教学展示或评选活动中,几乎每一次都有教学文件不规范、基本要素不全、编写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出现。

实际上,从全国到省到市、县,每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都有对备课、上课、评课的规范要求,但是由于我们平时没有很好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遵守规范的习惯,所以出现了上述问题。

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除去不够重视的原因外,可能我们有一个缺失,即重视多样化、个性化而忽视规范化。事实上,今天的“规范”正是过去“多样化”“个性化”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规范化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应该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再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决不能以多样化、个性化为由,缺失规范化要求。

5.课内与课外

有效的课堂教学还须延伸至课外,对教师来讲课前要备好课,课后要善于反思。而对学生来讲,则需要通过课后的进一步练习进行巩固和拓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对学生课外练习作出要求是必要的。

中央7号文倡导中小学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提供了时间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当然,这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体育教师的执行力。

教育专家李镇西说“我们不缺思想,缺的是良知”,套用他的话:“学校体育不缺理念和口号,缺的是良知和行动”。当前我们正在学习《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每一个有良知的体育工作者都要行动起来。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10013)

上一篇:准备活动的实践注意点归类 下一篇:简述加拿大公立学校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