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途径

时间:2022-07-06 08:16:36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途径

【摘要】 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育工作者正努力探索各种各样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体育教学主要是要达到“健康体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也包含其中。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呢?笔者通过对学生非智力的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 求知动机 新异刺激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72-01

心理素质是指一定的心理结构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综合能力指标。实践证明它是导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体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众多内容中的一个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因为体育教学的众多特殊性,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探索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途径,将是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主要从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了探索。

1 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

动机是推动或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学生的求知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对学习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行为特征确定体育教育目标,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要向学生阐述学习体育的意义,把课堂体育教学同课外健身锻炼凉席起来,把运动竞赛与维护集体利益联系起来,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机体生理与心理潜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进行目标教育要充满竞争活力,多用正误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次帮助他们形成持久的正确学习动机。

2 利用新异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知识、技术的传递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课堂知识、技能和情感在师生之间的双向流动,可以导致师生双方思想的共鸣。教师要抓住体育教学过程的这个特点,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法时,要从爱护学生情感方面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认识水平,注意突出一个“新”字,因为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便于学生对体育 知识、技能产生更高水平的定向。如果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枯燥乏味,长时间的单一刺激,易使学生引起超限抑制,会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只有采用新颖、实用、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生动、多样活泼的教法,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学生不断的获得新的体育知识、技术。

3 运用体育比赛,以赛带练,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比赛不仅是学生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而且更是双方心理、智慧和意志的较量。激烈的拼搏需要学生身体、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综合发挥内在力量进行工作,显然它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某队学生为了争取主动,在对方严密防守、阻挡、干扰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运用自己的肌肉耐力、速度、协调、灵敏等活动,动员全身的力量来努力获得竞赛中的优势。与此同时心理因素,特别是意志力量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比如说,意志的坚定性、果断性、勇敢、自信、自制力等影响,使行动计划付诸实践。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会在艰苦、紧张的比赛中你争我夺,力争取胜。因此,运用体育比赛是发展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好的手段。

4 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个性

体育学习迁移指的是在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形式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排球课中,当学生学会了扣球技术之后,就比较容易学会吊球技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中一、二”进攻技术,再学“马蹄”型防守战术时就显得很容易,这种动作技能迁移叫做正迁移。反之,已经掌握的体育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形成发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掌握,就称为技能的干扰,又称负迁移。在体育课上,教师正确运用技能迁移规律有助于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个性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具体表现,它的形成依赖于先天遗传因素,但后天的生活环境对其培养和发展也很重要。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不同,在心理上的感情表现也是有差异的。在体育教学中,运动环境本身能够为学生提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有利条件。例如,教学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培养学生的不同的个性能力,如运动感知觉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注意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比赛情况下形成的特殊的性格、自信心、稳重、冷静、机智勇敢、协同作战等等。这些丢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运动实践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容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重点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和个性品质教育。只要坚持科学,从严要求,就能做出显著成效。

上一篇:放下口号,去解决问题 下一篇:发挥篮球比赛的教学功能 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