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8 12:14:07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 在信息社会,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

【关键词】 信息素质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80-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有自己专门的上课环境和专用设施,必须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我大胆创新教学设计,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师转变角色,大胆创新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育更不应该作为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学生更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的对象、知识的载体,而应该是具有个性,具有创造力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这样,能让学生把旧知和新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学得轻松,也容易掌握。这样的教学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软件更新换代也特别快,只是学会了一两门软件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仅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学习新知识。如让学生在Excel下建立一张本班课程表,大部分同学都会觉得比较简单,这里主要是要引出新的知识点:制这张表还有其他的快捷方法吗?这张表格有规律吗?是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自己探求,经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体会,结果很快有同学发现了此中的新方法。原来只要按住填充句柄,并横向或纵向拖动鼠标,即可在六个单元格中产生从星期一到星期六的内容。自主探究的成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同时也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

3 精选教学软件,营造创新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注意力能更集中和持久,想象力能更丰富,创新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学习效率大增。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学生本来就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不只是停留在游戏、聊天、听音乐等浅层操作上。为了保持学生这种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游戏对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它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下,积极探究、交流成果,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的强大娱乐教育功能,在游戏中传授知识,完成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内容单一、枯燥。如果不选好教学软件,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将多种教学软件相结合,首先是在CAI下进行基本练习;学生熟练后又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了好强的心理实践结果,正是这种“想得高分”的心理驱使学生自觉地、生动地培养了自己的操作技能,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4 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助

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我们遵循学生信息能力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根据各班学生的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按照“意趣相同、能力不同”的方法,把班级成员进行合理的分配组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体现在座位的编制上;再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不定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防止“代做”现象的出现,加强监督与教育。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小组之问展开竞赛。一节课后,评一评哪组为“最守纪律小组”、“发言最积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进行表扬和批评。通过评比,可以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特性,信息技术教育课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断创新,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一定能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出门前要交代的几句话 下一篇:中关村四小的三次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