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时间:2022-07-06 07:59:17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认可度的相对提高及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促使高职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因此导致就业形势却日趋严峻,其中高职学生所暴露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已为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以及管理者所重视。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加以科学的疏导,帮助学生构建起健康的就业心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职业教育认可度的相对提高及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促使高职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因此导致就业形势却日趋严峻,其中高职学生所暴露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已为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以及管理者所重视。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加以科学的疏导,帮助学生构建起健康的就业心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

一、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概述

1.盲目乐观与消极自卑

自2002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国职业教育蓬

勃发展起来,尤其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上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要求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6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国新办会上明确提出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这一转型,由此意味着部分传统的“211”、“985”等重点高校或将面临转型。这些无疑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士气大增,但同时却容易引起他们毕业求职时的盲目乐观。具体表现:在择业过程中预想不到就业市场的激烈程度,过高估计自己的实际知识与能力水平,好高骛远。[2]

与之相反,高职学生求职来源于对学历、能力、个性特点、生理上的某些不足等方面的自我暗示会让他们产生消极自卑感,甚至会夸大对自己不足的认识,以至于以偏概全的全面自我否定,最终导致不能从容地走向职场。

2.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高职学生求职时表现出的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人去哪,我去哪,这包括工作单位所属区域、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的选择。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各异,加上他们的性格特点、知识与能力水平均不同,因而择业目标和职业选择不具有可比性,但高职学生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所以容易出现攀比心理。[3]

二、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高职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则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择业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影响高职生的就业,解决高职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举社会、学校、学生个人之力。

1.社会层面

社会应创公平就业环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给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用人单位应打破“唯学历上”的聘人思想,崇尚能力,摘掉对高职毕业生的有色眼镜。

(二)高职院校层面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伴始终

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初步确立起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有针对性地在大学期间为就业所需的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2.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就业心理压力,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应遵循理论知识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切实加强实操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原则。

3.切实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高职院校还应切实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除了开设就业心理指导课外,还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疏导心理障碍,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生自身层面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社会、学校的外力外,更重要的发挥内因的作用。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应从入学开始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及早关注未来的职场世界,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了解相关职业的工作职责与任职资格条件,并在大学期间积极准备,提升自己的生涯管理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应重视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根据对目标职业的调查、分析,了解到未来职业所需的能力,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

2.增强心理素质。高职学生要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上心理辅导课程、参加活动等方式来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求职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摆正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高职学生还应学会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理性情绪法、自我安慰法等,通过这些适当的方式来舒缓不良的情绪。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在认知心理、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等方面产生就业心理问题。要预防及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中亮.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春兰.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年12期

[3] 许学海.浅谈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年02期

上一篇:浅谈高校大学生诚信就业 下一篇:试析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