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时间:2022-07-06 05:27:32

浅析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社会保障对公平与效率均具有促进与损害的双重效应。为此,公平多一些还是效率多一些,应针对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区别对待。社会保障中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公平的实现应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境界为目标,效率本身也孕育着更高级的公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公平;效率

1.社会保障与公平和效率的概念

1.1社会保障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1.2公平和效率的概念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效率是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

2.社会保障对公平的影响

2.1社会保障对公平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体系,按其资金来源可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企业或单位、政府财政拨款补助等渠道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它是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由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建立起来的,其保障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劳动者群体。二是主要由财政拨款、集体捐助、农村公益金等建立起来的社会保证基金,主要包括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安置费以及自然灾害救济费等,其保障对象是社会全体公民。社会保障对原有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再分配作用,使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增加收入份额,从而改变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成员或同一阶层同一成员在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状态,促进了社会公平。

2.2社会保障可能损害公平

(1)社会保障的某些原则有可能助长社会不平等。如英国工党政府在建立福利国家时,实施了贝弗里奇报告中的“普遍性”原则,规定所有英国人凡生病、生育、年老以及遭遇意外事故时都可享受福利待遇,而不问原因、收入多少、生活状况如何。然而,各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很大,社会的平均分享使收入多、不需要享受福利的人享受了福利,而收入低、生活困难,或者因失业等原因而无生活来源者得到的福利却十分有限。

(2)社会保障基金征集税率规定不当也会损害公平。如美国的社会保险税规定了应课税工资的最高限额,超过最高部分的工资可以不纳税。结果,低收入者的工资必须全部纳税,高收入者的部分收入却可以不纳税,加上红利、利息、租金、房地产等非劳动收入可以不纳税或少纳税,从而加剧了贫富不均与社会的不平等。

(3)高税率会损害原来具有积极意义的公平,进而形成新的平均主义。一般而言,高福利必然伴随高税率,以便通过高税率为社会保障筹集充裕的资金,为高福利支出提供物质基础。如上所述,社会保障具有均衡收入差别的功能,但物极必反,过高的税率会使社会保障均衡收入差别的功能滑入平均主义的泥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对公平的一种损害。

3.社会保障对效率的影响

3.1社会保障对效率的促进作用

从微观来说,社会保障对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调动其劳动积极性。社会保障为国民特别是在生产中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解决了单靠家庭和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使其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息、繁衍的经济条件,从而免除了后顾之忧,有利其全身心地投入劳动过程,发挥其劳动积极性。

(2)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企业的生产都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就不能正常生产和经营。利用社会保障解决社会问题,为企业生产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3)使企业再生产获得劳动力供给的保证。企业生产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且需要不间断地提供这种资源。社会保障不只是单纯地维持劳动者的生活,也为劳动力恢复和补充提供条件。

3.2社会保障可能损害效率

(1)对劳动者积极性的挫伤。税率定得过高(如瑞典的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为85%),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对失业救济及各种福利规定不当,例如按英国的失业救济规定,一个月收入100英镑的家庭,其实际收入反而不如一个月收入50英镑的家庭,因为后者可以坐享各种福利,因而也不必为工资增加到100英镑而努力;职业保障的规定失当,如美国的职业保障尤其是终身职业保障,虽然可给予雇员“安全感”,从而刺激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但也有抑制雇员竞争与进取精神的消极作用。

(2)对企业效率的损害。高福利是以雄厚的社会保障基金为物质基础的,而基金的三个来源――个人、企业和政府财政中,企业是主体。高福利带来的高税收势必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导致其成本的上升、利润率的下降,导致效率的降低。社会保障不能只保个人不顾企业,否则,对企业效率的损害最终也会影响对个人保障的范围与保障水平。

4.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首先,公平多一些还是效率多一些,应针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项目区别对待。由于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来源不同,从而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些项目就应强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可以建立两个层次的支付标准:

第一层次是就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而言,它是剔除所有其它因素,仅仅从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出发,提供给劳动者用于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补偿。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应依据当时的物价水平制定标准,规定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限额。这一限额对每一个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都是相同的、无差别的,与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及所交社会保险费的多少无关,它体现了国家对每个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予以保证的义务。

第二层次是指在对劳动者基本生活予以保险时,还必须考虑劳动者过去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的多少,而获得超过基本需要的物质补偿。这一层次的保险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正常生活需要,体现了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有差别性,具有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如养老保险金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金和附加养老保险金。前者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部分,在我国一般采取定额法,在一定时期对每个劳动者都是相同的(当然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后者则是对劳动者作出的社会贡献的奖励,因此,它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工龄或工资水平确定。

其次,社会保障中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的实现应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境界为目标。平等的相对性体现在:平等若是指人们接受社会保障的份额相等或绝对数额相等,则可能由于接受者的状态不同,如医疗保障因各人身体健康水平不同而可能出现不平等;若按需要提供,却又可能引致某些人过多地享受而使其他人感到不平等。因此,社会保障公平与否,可以根据其带来的福利能否达到帕累托最优境界来衡量。即社会保障所提供的福利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它不能在使任何人福利增加的同时,使其他人的福利降低。这时,社会保障可以认为是最公平的。

再次,效率本身并不排斥公平,或者说,效率本身孕育着一种更高级的公平。因为公平分配的实现,归根到底依赖于一定的物质保证。因此,对社会保障,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公平而不顾效率。 [科]

【参考文献】

[1]郭殿生著.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2]郑岩,杨志宏.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相关性的理论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1(04).

[3]张戌凡.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脉络[J].经济论坛,2010(02).

上一篇:空心薄壁墩施工关键技术的控制 下一篇:钻井工程技术发展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