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时间:2022-07-06 01:18:32

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摘要:本文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为理念,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全过程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人才。搭建了“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探讨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构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已经或正在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已被许多学校和企业所认同,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计算机类、汽车制造类、机械电子类等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而环境类专业在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深入研究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从专业建设到教学内容的提炼再到教学过程,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构建科学的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结合人才需求的实际,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高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形势下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加强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中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就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现有的高等教育,大多数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基础课,一般在第一、二学期开设;第二阶段,专业基础课,主要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设;第三阶段,专业课,主要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以当前现有的培养模式,部分专业课程放在第四学期,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这些课程学生掌握的并不理想。而一些现有的课程,如《仪器分析》、《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教材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内容仅占整个教材版面的1/10~1/7,甚至更少。同时教师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然后以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前面的理论。现在学生基础不好,多数主动性不够,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很难适应岗位需求。

这些课程,学生在做实验时所用的材料基本是实验教师预先处理好的,所用的试剂也是预先配制好的,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实验数据基本是利用课余时间分析,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实验的意义。有些学生实验做完了甚至还不知道实验原理是什么,样品是怎样处理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有的甚至基本的专业技能也没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厌学。另外,学生基础理论薄弱,动手能力差,导致无法完成整个分析过程或者实验数据分析不正确。

教师只片面强调测定过程、检测原理和步骤的重要性,忽略测定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操作过程完成后,把实验数据带回去写实验报告,这导致很多学生,尤其是同组的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造成学生对数据的处理方法不熟悉,不能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

为此,针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生生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一改过去照方取药的方式,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实验方案,将实验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培养学职业技能。

开放性实验以基础性实验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在基础实验这一模块的实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熟悉规范操作,因为这对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效率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尤为重要;而在营养成分的检测的实验教学中,更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在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单的填写中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因为数据是检测的灵魂,是实验结果的表达形式。在实际测量中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或方法不同,其测量结果往往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从学生接触分析仪器开始,每介绍一种仪器都明确指出该仪器测量的准确度。通过以上基础实验的训练,学生最终独立地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洗涤、称量、溶液及指示剂配制、测定以及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等。

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思维才会有质的飞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会越来越完善,从而,形成技能。

由此采取两种形式来确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项目,即一,教师选择出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当前热门提出实验项目,经相关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他们就可以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了。对于新生通常先采取了第一种形式,教师提供备选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题,自行查阅文献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有足够时间设计实验方案,更好的了解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基础性实验。上课的方式以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为主,伴以讨论,教师答疑解惑,讨论结束后再安排充足时间,学生整理和改进实验方案。我们开放式实验不占用课内时间,而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即在课余时间定时开放实验室,并安排指导老师值班,其目的是监控实验室,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入二年级以后再选择第二种形式。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宽松的实验环境下,自主选择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完整写出实验报告等。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和独立操作的技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认真、细致、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田丰.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2)

[2]刘昭明,黄翠姬,郑燕升等.化学化工类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

[3]潘亚芬.高职基础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

[4]崔宝臣,王鉴,荆国林,等.环境监测课程“四位一体”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0,(5):87-88.

上一篇: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价模式初探 下一篇:陕北石窟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几个问题